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事件真实的起因及经过 2004年的事件 真实版本

2020-10-21 13:13 来源:网络

  马加爵事件真实的起因及经过

  1、马加爵事件的原因是:受不了同窗讥讽。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

  2、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受害者:唐学李、龚博、杨开红、邵瑞杰。

  (1)唐学李,家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老窝乡崇仁村。

  (2)龚博,家住汉中市勉县老道寺镇丁家庄,被杀害前已经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3)杨开红,家住云南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红塘子村。

  (4)邵瑞杰,家住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夏郢镇周睦村。

  事件真实的起因及经过 2004年的事件 真实版本

  扩展资料

  1、马加爵的最终判刑结果: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2004年4月24日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4年6月17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2、马加爵杀人的经过:

  (1)2004年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唐学李的头部,将其砸死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

  (2)2004年2月14日晚,在邵瑞杰洗脚的时候,马加爵用石工锤将其砸死。

  (3)2004年2月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做贼心虚,担心事情泄露,用同样手段杀害了杨开红。

  (4)2004年2月15日晚,马加爵找到龚博的宿舍骗说317室里打牌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导致龚博当晚被杀害。

  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

  春城2月,云南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刚刚开始,就被一桩惊天血案打断了。2月23日中午,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同学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了宿舍内一个衣柜被一把梅花牌小锁锁着,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于是向学校宿管科值班人员报告。柜锁撬开后,露出一只人脚,校方立即向昆明市公安局110报警。公安机关在这个宿舍4个储物柜内分别发现了4具男尸。

  公安机关通过勘验、核实和学校师生反复辨认,初步认定4名死者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约一周前5名失踪学生中的4人: 唐学李、杨开红、邵瑞杰、龚博。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及调查走访综合研判后,重大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另外一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身上。


  云南省公安厅2月23日连夜向全省发出通缉令;公安部2月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缉捕昆明“2•23”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按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要求,一张缉捕马加爵的大网在全国撒开。

  3月15日晚,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

  案情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残忍的对自己的舍友下次毒手?我们来看下马加爵本人是怎么说的。

  问:为什么杀害四位同窗好友?

  答:因为气愤,想不开。吵架之后恨他们。

  马加爵所说的“吵架”,在公安机关的一份讯问笔录上,马加爵有较详细的陈述:我有杀人的想法是今年2月份的事。当时我、杨开红、邵瑞杰、唐学李在我们宿舍打牌,其间,杨开红说我打牌作弊,之后争吵了起来。邵瑞杰就帮杨开红打击我,并说到邵瑞杰早就不想和我打牌了,还对我说我脾气怎么怎么怪等。我就不赞同。后面唐学李就转到边上看报纸,邵瑞杰和杨开红仍然打击我,还说龚博过生日都不请我等来举例说我为人差。后来,杨开红就摔牌说不打了。当时我很气愤,我没有想到我在邵瑞杰心目中是这种人!我一直认为邵瑞杰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我越想越气愤,我就想要毁灭他,也想毁灭我自己。杨开红又在边上说我,另外,龚博过生日不请我,肯定也是看不起我,所以我当时就决定杀他们三个人。

  而唐学李之所以被害,在庭审中,马加爵说:因为唐学李跟邵瑞杰和我都住在一个宿舍里面,妨碍我杀其他人,所以我连他也杀了。

  为了实施杀人,马加爵做了周密的准备和计划。在庭审中,马加爵供述:作案之前我买了铁锤,做了假身份证准备逃跑。还买了火车票。第一次买铁锤时让人把锤柄锯短,装在口袋里拿回来,放在宿舍旁的公共厕所里,后来铁锤不见了,就又去买了一个,放在衣柜里。做假身份证是想逃跑以后去广东打工。

  在3天之后的2月13日晚、2月14日晚、2月15日中午和晚上,被马加爵认为“平时关系很不错,经常在一起吃饭、玩”的4个同窗好友相继惨死于他的铁锤下。而尸体,则被马加爵分别藏在宿舍的4个衣柜里。

  当公诉人问:你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后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套他们的头?

  马加爵回答:我怕他们看我。

  看过他的回答之后,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宿舍的矛盾,可能舍友做的是过了头,但是罪不至死,这只能说是性格决定的悲剧。


  最后贴上马加爵在狱中写给家人的两封信,其中也能窥出他的忏悔和对生的留恋。

  信件一

  夜已经很深了,面对着这高墙铁网,我无法入眠,思绪像灰。几年的大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但我此刻却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表面上看我很平静,但到了这种境地,试问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两个月前我的身份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一名即将进入社会展示自己才能的毕业生,家人和国家都对我寄予厚望,而我本人又何尝不是满腔热血地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母校在整个云南省当中是名气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就业前景是很看好的,这些我都从师兄师妹(老乡)和老师那里打听得很清楚了,所以很多报纸上所渲染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我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痛苦。可以说这“天之骄子”的身份是国家给予的,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经过十二年努力奋斗而得来的,但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毁了这一切呢?那四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我当初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人云:凡事都是有原因的,又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现在每天我都努力思索,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求原因,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此刻我亦很糊涂,只能说当初很偶然!

  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的!现在我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只有苦恼,只有恨,诸多后果都未曾设想。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但木已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我是想对整个社会说声对不起,想对那四名同学的亲人朋友说对不起,但你们会接受么?对于这么一个恶魔,你们会接受么?

  我是在农村上的六年小学,有一位老师特别严厉,自备了一小木条来惩罚学生。在众多学生当中我是最顽皮的了,但大概是四年级吧,这位老师开始对我疼爱有加了,尽管我仍然是那么顽皮,因为他发现我有小聪明。所以说,我对学习感兴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是拜这位严厉而又负责任的老师所赐。老师,真的很感谢您,您是我的启蒙老师啊。

  唉,往事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的甜蜜。

  我高中时的那位班主任是一位仁慈有爱心而又负责任的人。我再也找不到什么华丽的词语来刻画他了——要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清晰全面地表述完全是很难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我们班主任几乎每天早晨六点整都来到我们宿舍来催我们起床做早操,因为好几个人很不自觉,常赖床不起。有一个学期我对班主任说我不想做早操,想多睡点儿好养足精力学习,老师也马上答应了。那么多的学生当中就仅我有这个特权。这位老师讲课详细,我私底下总觉得太过花费时间,觉得很多细节是没必要一一细点。但我终于明白,老师面对的不只是我,而是全班同学。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各人有各人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他是对全班同学负责啊!有人说小事情才是最感人的。这样的小事真是太多了,但我却描述不出来,只知道它们感动了我很多,很多。

  还有很多人都让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内疚,但我不想一一写出来,以免像流水账,所以这样做就是很不负责任了。

  这篇短文取名“忏悔”,除了想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以对所有受到伤害的人有个交代之外,还想以此警醒世人,千万不要犯罪,凡事要三思。当你想犯罪的时候你要明白——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你最亲最爱的人!

  其实,我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父亲母亲对我从小就疼爱有加,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出人头地,希望我为家乡争光。他们为我含辛茹苦了几十年,而我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多么地沉重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不起……

  马加爵

  2004年4月6日

  信件二

  十四叔、十四婶:

  你们好,本来这封信我在3月10号的时候就想写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是3月16号了,我是在海南省三亚市看守所写的。发生这种事情,肯定给整个大家庭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但是对不起的话我再也讲不出来了。

  收到这封信后我希望你们立即向我的父亲母亲转达我的意愿——劝我的父亲母亲不要再理我的事了,我真的不想再见到他们二人。因为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了,我知道在父母的心中,无论我长得有多高、有多大,我始终是小时候的“十二”。但是我真的变了很多很多,一个人从思想上变坏是不可救药的了。我真的希望父母不要再理我的事了,至于尸体、后事之类的,就由政府处理得了,总之,越省事越好,骨灰之类千万不要办,我这个人是从来不迷信的。

  十四叔、十四婶,我真的是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讲,我对你们家对我家的帮助从来就是很感激的,在我的心中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只不过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连信都很少写给你们,讲起你们对我家的帮忙,我可以回想起许多,比较大的事情很多,小的事情就数不清了。要知道生活看似平常,其实生活中可以发生很多小事,比如你家和我家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密切的联系,一些小恩小惠,过后就很容易忘记,但是我知道,很多事情看起来小事一桩,但是如果没有你们家的帮忙,我们家做起来就会有困难,甚至行不通,对于这么多的帮忙,我不想细举,但我不会忘记,我哥更不可以忘记。虽然讲同个大家庭,亲兄弟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但是能做到也不容易。看看我们村其他家庭的情况就知道了。

  我想起了我读大一的时候十哥给我的一封信,写的是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安抚,信中他对我的称呼是“弟”,我真的是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我想起了和十哥一起去原来陆村附近的果苗园找果苗,我找到了一棵桃树苗。回到家后,我父亲不让我种树在家里,十哥就说“给我吧”,但是我把果苗折断了,我记得当时是在我家楼顶上,当时隔壁“坏六”家还没有起楼,我们都还小,十哥可能早就不记得了,但是有一次我跟十哥打架,他鼻出血,我把他推倒在十六叔家门前的一堆沙上。我还记得我和十哥、十三等好几个小孩去住在赵村的萍姑家玩。萍姑很疼我们,让我们各选一个玩具回来。我跟十哥同抢一个玩具车,最后还是归我了。这些都是小时候的事,以十哥开朗的性格早就不记得了。后来十哥去钟乃逸姑丈那里读书,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在一起了,长大后十哥有他在宾高附近的好几个哥们,但是他还是很关心我。有一次十哥拿了他的几件八成新的衣服要送给我,但是我拒绝了他的诚意。有一次十哥邀请我去他房间一起玩飞镖,我去了,但很拘束。其实很多时候我跟十哥在一起都很拘束,不能放开自己。事后想起来,我真的感受到了十哥的那份厚厚的友情。我跟十哥的年龄很接近,他一直想跟我做好兄弟好朋友,但想必十哥一直很无奈。对一些事情你只能是无奈,别无他想。我想我跟十哥之所以不能作一对真挚的知心朋友,是因为我太自怜。直到上大学之后,一个农村小穷人见世面了,长见识了,也就开朗多了。才有了深深的悔意。“人穷志不穷”这句话从小就读过,但是我一直没有将它引进到我的信念里。

  八妹很懂事,对我家的感情是很好的,经常过来玩。没嫌弃过什么(我说这句话是显得见外了)。记得七姐以前是经常到八妹那里睡的,我家来人的话就更不用说了。一到晒谷的时候,那谷往往是放到八妹的房间,人睡在里面肯定是蛮难受的。但八妹从来都没说过什么,晒谷时如果遇到下雨,八妹、十四婶、十哥都会急忙赶来,扫谷、装谷、张口袋口等事做完后,皮肤都会很不舒服,连我都会经常偷懒,但八妹即使下雨也会来帮忙。当然,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想起来总会有一股暖意。我上大学以后八妹给我写了好一些信,但我都没有好好地回信,真的很对不住她,不知她会怎么想。想起七姐在家住的那几年,我觉得就不得不感谢八妹,是她给七姐排遣了很多寂寞,真的多谢她了。

  九哥对我家也很不错,有了什么事也是会热情帮忙的。想起2000年的时候,九哥陪我去南宁,对我真的很好。那时我什么都不懂,真的多亏了九哥。有一个假期,我回去后得知九哥在学修摩托车,我真的好为他高兴。因为我想象中干这一行是很赚钱的,而九哥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马加爵真实版本

  (Ⅰ)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自己人性中的恶

  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但是,正因为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如果一旦爆发,其能量就非常巨大。马加爵在打牌受到指责时,他的心理现实是:“当时我真的迷失方向了,觉得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了……于是,就有点想不开,自己不想活了。又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他们三个人造成的,就恨他们。”

  当那种恨被付诸行动后,当恶被释放时,很快,它以几何级数增长,或者说是完全处于自动生成状态,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机能自主”,使当事人被操控、被驱使,欲罢不能。

  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Ⅱ)与马加爵过度的“去圣化”倾向有关

  其实,某种意义上,这是现代人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去圣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人由于在生活中见到太多欺骗行为,或者由于在生活中受挫,因而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他们不愿听从任何人的劝告,不相信生活中还存在值得珍视的、神圣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

  “去圣化”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但是也与其他防御机制一样,如果过度就会产生问题。

  当前,青少年中“去圣化”倾向所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情;在涉及有可能伤害生命的重大问题上缺乏应有的恐惧感。不仅是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

  我见过挺有思想的学生毫无感觉地、无端地随口说出一些极端伤人或侮辱人的话;见过仅仅因为一点不顺心就轻生的学生……

  就马加爵事件而言,如果他的“去圣化”倾向不那么严重,如果他对生命还有一点点敬畏、怜惜的心,即使他起初因为冲动而失控,但是,当他看到被害者的痛苦表情时,他应该可以住手。可是,他不仅第一次没有及时悬崖勒马,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这样残忍的事,他对生命没有一点点痛惜的心!因为过度的“去圣化”倾向,而丧失了人所拥有的一种最基本和最健康的本能:悲悯之心。他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偶然就这样成了必然。

  此处谈的生命不仅仅指别人的生命,也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常常是因为不懂得珍重自己的生命,而轻视别人的生命,并最终毁掉自己。对此,马加爵在回答记者有关“4个年轻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铁锤下消失了,你对生命有过敬畏感吗?”的问题时,有非常明确的表示:

  “马:(茫然)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

  单纯地谈要去爱别人也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如果你去关爱别人,你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回报;如果你去伤害别人,你迟早必然会成为受伤害者。即使暂时没有受到处罚,但只要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就会受到你自己良知的处罚。

  对此,马加爵的忏悔书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当你想犯罪的时候你要明白———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你最亲最爱的人!”马加爵还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受害者:就是他自己!

  (Ⅲ)马加爵没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

  做人是要有原则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有自己的底线伦理。我想,最基本的底线伦理应该是:绝不以正当的理由去做错事;绝不以任何理由去做伤害别人的事。

  具备底线伦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虑,也就是会使人在考虑是否伤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担心、害怕和不安,这种感觉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个人的恶行。

  可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人缺乏底线伦理,因而常常会以“正义、正当的理由”为名,犯下许多“阳光下的罪恶”。

  (Ⅳ)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马加爵显然缺乏这种理念和相应能力。平时,他缺乏与别人交流和沟通;事发时,他不知道怎样处理人际冲突,以及怎样寻求帮助。他周围有那么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老师、同学,心理咨询电话等;他以为只有杀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

  而事实是,一个问题可以有无穷多样的、有效的解决方法。

  有人曾总结,马加爵的问题也是因为贫困使他受到歧视。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确给很多人造成了不幸,但是,个人的报复行为和国际恐怖组织的报复行为性质一样,都是非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是必然会走入死胡同的方法。

  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第二次伤害。

  其实,摆脱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方法同样很多,除了宏观上政府应做的努力之外,个人的自强不息以及家族的奋进都是一种方法。

  (Ⅴ)缺乏一些基本的有助于人健康发展的人格特点

  有关这点,马加爵在与记者的谈话中有很好的总结,如:他意识到自己缺乏信念、责任、理想、宽容,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追求。最让人动容的话是:他发现“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马加爵所罗列的这些人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不仅有助于保持自身的好心情,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格特点是:共情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这种能力同样有效地预防人对他人伤害的行为。例如:在马加爵与同学为打牌而产生不和时,如果他能设身处地为总失败的同学们着想,对同学说自己作弊一笑了之,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口角———即便有了后来的口角,有了他自己所说的“绝望感”,如果他平时具有共情能力,那也决不会选择以杀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Ⅵ)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挫折———侵犯”说,指的是挫折会引起侵犯。尽管这个学说有极端的一面,但是,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如果我们做了会让别人感觉受挫的事,就要同时准备被别人侵犯。

  这还与我们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有关。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另外,在最初有关马加爵的报道中,有人提到他平时有易激动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平时的相处中已经知道一个人有易冲动的特点,就更要注意尽量避免引发他的失控。

  (Ⅶ)马加爵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马加爵在出事后没有向父母求助,可能是怕父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他也没有向周围任何熟人求助,这表明,他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信任感。而在这样的时刻,社会支持系统中任何一个人的关怀和劝导都有可能起到改变事态的关键作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