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为何比亚迪敢打价格战_为什么比亚迪敢挑起价格战?

2024-03-11 14:55 来源:网络

为何比亚迪敢打价格战_为什么比亚迪敢挑起价格战?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为何比亚迪敢打价格战_为什么比亚迪敢挑起价格战?

为什么比亚迪敢挑起价格战?

比亚迪开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先例,它的降价并非简单的颠覆,而是打开了全球竞争的新篇章。在这场战役中,胜者将掌握全球制造业的话语权,同时也有机会推动部分货币的国际化。换句话说,比亚迪的成功将助力人民币更快地走向世界。

为何如此肯定?回溯到1999年,美国的工业被掏空后,电动汽车产业败给了日本和欧洲。欧盟借此机会推出了欧元,并将其与强大的制造业和黄金挂钩。短短五年内,欧元在全球流通的比例达到38%,美元则从72%降至44%,两者形成了抗衡的局面。这也是后来美国积极推动英国脱离欧盟、希腊破产,以及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和引发东欧冲突的原因之一,这一切都是为了摧毁欧盟的欧元地位。

然而,面对这次挑战,我们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2023年10月,我们将全面取消对外资进入制造业的限制,允许比亚迪等民族工业企业充分利用我国的产业集聚和成本优势,以及后发制人的策略。此外,今年1月底,我们进一步放宽了外资进入银行和保险行业的限制,增强了外企的竞争资本。这样做是因为实现金融市场的开放需要事先推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但我们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即通过开放金融市场来加快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改革。

比亚迪作为领头羊,发起了这场代表国家实力和制造业水平的汽车产业"星球大战"。战场设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本土,我们在主场更有信心取得胜利。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想象一下,未来的奥迪A6L价格低于30万元,比亚迪秦的价格低于8万元。如果我们在这场21世纪的竞争中获胜,全球工业将由中国主宰,因为我们对汽车产业的决战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早在2023年初,雪铁龙就因技术、产业集聚和成本原因被迫降价12万元,清仓退出中国市场。那时我就提醒大家,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洗牌,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建议购车的朋友耐心等待。

直到去年8月,共有30款车型宣布降价5-30万元不等,包括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L等高端车型,降幅达20万元左右。我当时再次建议购车的朋友继续等待,因为这显然是一场淘汰赛,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撤退,另一些虽然仍在坚持,但他们转向投资电动汽车的研发。当时我说过,车价还将下跌,原因在于特斯拉和比亚迪将引领降价风潮。

那么,未来车价还会继续下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特斯拉和比亚迪将继续引领降价趋势。果然,就在几天前,比亚迪撕掉了汽车产业的最后一层伪装,发布了一张名为"电比油低"的大海报,比亚迪秦PLUS DM-i和驱逐舰05售价仅为7.98万元起,秦PLUS EV售价更是低至10.98万元。这表明比亚迪不仅要打败合资企业,还要彻底改变汽车行业。

然而,降价并不意味着质量下降。实际上,这是价值的回归,证明过去的车辆价格过高,而现在只是将40%的利润率降低到10%,符合大众的购买力。这一切都得益于比亚迪、吉利、长安等民族工业的发展,它们揭露了外资企业的真正面目,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即将企业的利润逐渐降至零。

更重要的是,合资汽车制造商让我们形成了降价等于减配的观念,我们是否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但比亚迪打破这一观念,降价的同时并未减配,反而拿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线进行降价。

去年,比亚迪售出了302万辆汽车,其中38万辆是秦A级。这一数据超越了大众的175万辆和丰田的139万辆。正是由于像比亚迪这样的民族工业,使得不可一世的BBA从50万元降至30万元,让曾价值30万元的速腾降至10多万元,现在让15万元级别的A级车降至7万元。

有些人可能会问,比亚迪是否在亏本销售?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有五个因素可以解释比亚迪不仅能够降价,而且还能持续盈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销量、产能、产量和规模效应之间的关系。2020年,比亚迪销售了40万辆汽车,但在2021年,销量跃升至71万辆,2022年达到186万辆,而在202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达到302万辆。但这些数字仅反映了销量,每年实际生产和库存的情况尚不清楚。例如,2020年比亚迪生产了47万辆汽车,库存为7万辆。可以看出,比亚迪并未满负荷生产,如果满负荷生产,年生产能力约为55万辆。比亚迪选择扩建工厂的原因是预见了市场需求的增长。2021年,比亚迪在建工程项目的价值扩大了三倍,达到202亿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达到446亿元。目前,比亚迪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97万辆电动

关于为何比亚迪敢打价格战_为什么比亚迪敢挑起价格战?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