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概念解析

2024-04-11 22:30 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的风靡与区块链技术的热议,“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等词汇频繁亮相于各类媒体,令人眼花缭乱,一头雾水。由于国内对这些术语尚未有清晰、统一的界定,故本文依据业界共识,对其内涵予以简明阐述。

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概念解析

虚拟货币

1. 定义:虚拟货币,顾名思义,乃未经实体印刷或铸造,仅存于虚拟空间的货币形态。欧洲银行管理局(EBA)于2014年给出权威解读,将其定义为非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机构发行,不一定与法定货币挂钩,却能被公众接受作为支付手段,且能实现电子化转移、存储与交易的价值数字化表达。

2. 典型代表:以腾讯Q币为例,此乃典型的中心化虚拟货币。由腾讯公司自主发行与管理,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充值购买,与人民币保持固定兑换比率,专用于购买QQ平台内的产品和服务。其特征为单向流通(不可兑换现金或转账),发行量及价格由腾讯自主调整,且局限于特定应用场景内使用,犹如网络世界的“专属玩具”。

3. 范围与争议:虚拟货币涵盖范围最广,理论上包括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然而,鉴于比特币具有不受单一机构控制、可购买实物、与法币双向兑换等特点,业界倾向于将其归入加密(数字)货币类别。因此,部分证券界人士认为,虚拟货币特指Q币等类似中心化产物,不包含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

1. 定义:尽管对数字货币的界定存在争议,但各方普遍认同其为区别于纸币、硬币等实体货币,以数字形态承载货币职能,支持即时交易与全球范围内所有权转移的存在。

2. 分类争议:数字货币内部存在两大阵营:一是加密(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二是央行数字货币,即由国家权威机构发行,具有法定地位的新型货币。部分国内权威机构主张,唯有后者方能冠以“数字货币”之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曾指出,数字货币须具备法定地位、国家主权背书、明确发行主体及国家信用支撑,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因缺乏上述要素而不算数字货币。

3. 与电子货币之别: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转账等电子支付方式有本质区别。后者本质上是对现有法币的信息化处理,依托于电子账户体系,而非真正存在于数字世界的独立货币。真正的央行数字货币尚处研发阶段,未来将与现有点钞共存,并有望逐步替代现金。

加密货币

1. 定义:加密货币,顾名思义,是在特定加密算法基础上创生的数字货币。其不由任何中心化机构发行,理论上不受政府干预,当前市面上流通的比特币、以太坊、EOS等均为加密货币。

2. 加密技术原理:密码学旨在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性,通过构建与分析算法和协议,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篡改或破坏。其主要倚仗数学原理,确保算法与协议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3.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对比:相较于受中心化机构监管、发行量由发行主体决定、交易信息不公开的非加密数字货币(如公司或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加密货币采用分布式账本系统,共识机制由社区多数成员制定,对用户隐私保护良好,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且交易规则无法被单个机构或个体擅自改动,全程接受社群监督。

综上所述,区块链投资领域热议的各类“币种”,本质上应归属为加密(数字)货币。无论是公众关注的比特币,还是各国央行积极探索的数字货币,其核心实质皆为加密货币。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