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解读交易所

2024-04-12 04:31 来源:网络

解读交易所

野路子打法:抹茶交易所的崛起与负担

1. 抹茶交易所凭借野路子打法迅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翘楚之一,其影响力不容忽视。然而,昔日助其发家的野蛮手段,如今却成为提升地位的绊脚石,公众心中抹茶的草莽形象难以抹去。

2. 虽然抹茶高调宣称“转正”,渴望重塑公众形象,但实际行动中仍难舍野路子策略。短期暴利的诱惑力强大,若抹茶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与业绩,真正的转型恐遥不可及。

3. 抹茶在团队建设、机制理念、生态构建等方面尚存诸多不足,根基薄弱。在此基础上强行扩张,犹如沙滩建楼,地基松软,难以为继,所有的努力可能只是徒劳。

财富幻象:抹茶交易所的“造富”秘诀

1. 抹茶交易所的成功之处在于成功塑造了“财富幻象”。通过上线大量暴涨币种,营造在抹茶能轻松赚大钱的氛围,吸引了大量用户涌入。

2. 然而,大部分交易所虽同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资产与持续收益,但在非一线交易所中,资产端的优势难以稳固,尤其在持续性方面。部分小型交易所虽尝试通过打造个别十倍甚至百倍币种提升吸引力,但往往因币价已处高位,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

3. 抹茶早期尝试上线大量山寨币,收效甚微。转折点出现在18年底19年初,其调整上币策略,大量抢发非合作性质、其他交易所宣布首发的币种。虽在深熊市中,此类策略带来的用户流量有限,直至比特币等主流币大涨,IEO模式兴起,抹茶抢发IEO币种,加上ANKR、IRIS等币种上线一线交易所,以及VDS、FDS等共振币种的爆发,才真正推动抹茶走红。

“抹茶赌场”:用户、项目与交易所的共舞

1. 抢上策略奠定用户基础后,抹茶自今年4、5月起转向引入具有暴涨特质的资金盘项目,打造自家“明星币”。此类项目流通盘极小,交易集中于抹茶,便于项目方操控价格,短期内带来数倍甚至十倍涨幅,形成用户、项目方与交易所共赢的局面。

2. 然而,这些项目实为空气项目,缺乏实际价值支撑,价格回落无法避免。据统计,抹茶今年首发币种中,已有六成以上价格暴跌95%以上,高位接盘者损失惨重。由此,“抹茶赌场”模式成型,用户围绕币种涨跌进行投机,明知风险仍乐此不疲。

3. 相比之下,火币、OK、币安等交易所虽也涉及资金盘项目,但依托多年布局与沉淀,形成完善生态体系、良好品牌形象与技术基础,以及与主流投资机构的稳定合作关系,具备扎实的基本盘。而抹茶的用户活跃度、交易量高度依赖资金盘项目的表现,一旦项目质量下滑或收割过早,可能导致用户流失,人气骤降。

“转正”之路:挑战重重,前景未明

1. 抹茶自今年6月起打出“抹茶转正”的旗号,推出“BHOM新一线”概念,试图提升自身地位,接近火币、币安、OK等一线交易所。同时,团队迁址上海,旨在接触主流区块链项目,摆脱成都“传销盘、资金盘聚集地”的负面标签。

2. 为提升主流币种深度与流动性,吸引主流机构,抹茶推出系列交易活动,如返还交易手续费、降低交易费率等,但效果不明。截至10月初,抹茶在BTC与ETH持有量方面与一线交易所仍有显著差距。此外,抹茶设立生态基金,投资多个早期项目,但短期内难以反哺生态。

3. 抹茶还在OTC、期货合约、矿池、合规等领域布局,但并无明显特色。尤其是在合规与全球化层面,抹茶尚未取得任何金融或交易所牌照,成为其晋升一线交易所的重大短板。而在合约交易中,抹茶引入ALGO、VDS等非主流币种,虽增加了差异化,但这些币种市值小、流动性差,价格波动剧烈且易被操纵,对投资者极为不负责任,暴露其“转正”口号下的野路子本质。

4. 创始人MX保持神秘形象,联合创始人Eric Yang身份亦扑朔迷离。虽然抹茶力推形象大使玉竹,试图对标币安何一或OK九妹,但仅能在散户投资者中赢得好感,无助于在更广泛人群中树立信任与认可。抹茶日活用户已较高峰期大幅下滑,表明近期运营策略并不成功,且阵痛可能持续。

小编建议:抹茶交易所凭借野路子打法快速崛起,但其草莽形象与依赖资金盘项目的经营模式成为提升地位的阻碍。尽管高呼“转正”,但在团队建设、机制理念、生态构建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在合规、全球化等方面的短板,使得抹茶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面对未来,抹茶团队需迎接更为严峻的考验。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