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许嵩 我也坦然接受过许多的不喜欢_许嵩——《环球人物》专访

2024-04-30 22:24 来源:网络

今天给各位分享许嵩 我也坦然接受过许多的不喜欢_许嵩——《环球人物》专访,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许嵩 我也坦然接受过许多的不喜欢_许嵩——《环球人物》专访

许嵩——《环球人物》专访

在中国娱乐与《环球人物》杂志2021年第12期刊登的专访中,许嵩,这位出生于1986年的安徽合肥籍歌手、作曲家和制作人,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起,他在网络上发布了个人音乐作品,并于2009年推出了首张专辑《自定义》。2021年5月,许嵩发表了第八张专辑《呼吸之野》。

访谈进行至第十二分钟时,话题由文学转向了他对油面筋的排斥。早在学生时期,许嵩便热衷于阅读与写作,沉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中,那些关于青春的感慨与随感至今仍保存在他的博客里。

许嵩认为:“表达欲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无需深究其原因,就像我不喜欢吃油面筋,甚至提到它都会感到厌烦一样。”对于音乐,他也持有相同的观点:有些人会自然而然地喜欢,同样也有人会不喜欢,而艺术创作的一个方面就是可能会被误解或误读。

在新专辑《呼吸之野》中,收录了一首名为《乌鸦》的歌曲,讲述了一只被视为不祥之兆的乌鸦,顽强却又挣扎的飞翔。“当我重返此地,穿越荒芜的森林,洗去了虚妄的光环和污名。”许嵩在歌词中写道,“如今已不再年轻,也渐渐明白了某些道理,那就是,许多事情并无道理。”

自2006年踏入音乐界以来,许嵩花了十五年时间深刻领悟到“许多事并无道理”的道理。如今他三十五岁,依然保持着学生的形象,连眼镜都仿佛是当年的样子。

许嵩的经历可以从一种传统的轨迹中找到源头——放弃医学投身艺术。如同罗大佑出自医生世家,窦唯曾就读职业高中学习精神病护理,费翔毕业于斯坦福医学院,毛不易曾任杭州男护,周深则远赴乌克兰学牙科。同样地,许嵩也在他的歌曲《别咬我》中幽默提及:“如果有心理疾病,欢迎到安徽寻找名医Vae(许嵩的网名)就诊。”

生于合肥的“85后”许嵩,曾在武汉东湖畔写下《庐州月》:“阳春三月,烟霞飘渺,莺飞草长,柳絮飞舞间看到了故乡。”八岁时,许嵩开始学习钢琴和古典音乐,每天坚持练习两小时,绝不多弹一分钟。进入高中学业繁重后,他暂时搁置了钢琴,然而三年后成功考入安徽医科大学。

尽管学医之路看似光明,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学习过程中,许嵩越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仅来源于专业知识。课余时间,他回到家中弹琴,进而自学音乐制作软件并开始创作。最初的录音设备十分简陋,麦克风仅值十几元,加载更多音色就会导致电脑卡顿;面对全英文的专业教程和说明书,他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会在论坛发帖求助。

当时华语音乐界正处于变革之中,MP3逐渐替代磁带和CD,网络歌曲如潮水般涌现,从《老鼠爱大米》、《猪之歌》到《香水有毒》、《QQ爱》等歌曲红极一时。

2006年开始,许嵩在网络上传歌曲,直至2009年发行了完全独立完成的首张专辑《自定义》,涵盖作词、作曲、录音及发行等全部环节,未经任何公司包装与炒作,却成功跻身QQ音乐2009年度内地十大专辑之列。

那时的腾讯尚未建立起如今的庞大帝国,企鹅图标成了众多“90后”青春记忆的象征,许嵩的歌声犹如背景音乐般贯穿在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打开同学的QQ空间听到《玫瑰花的葬礼》配上华丽的暗黑玫瑰皮肤,还是周末在网吧打《天龙八部》时切换成《半城烟沙》的手机铃声,亦或是笔记本上工整抄写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和《千百度》中的中国风歌词。

直到2011年,许嵩正式签约唱片公司,推出了《苏格拉没有底》专辑。他在博客中表示,这张专辑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用音乐去了解自己,而非用音乐去让他人认识自己。”即便“网络歌手”的标签令他在公众舆论中备受争议,但许嵩的音乐创作经历了多次转变,如《全球变冷》关注城市冷漠,《敬酒不吃》揭示酒桌文化的弊端,《毁人不倦》批判随意肤浅的爱情观念,《拆东墙》描绘了一个唐朝小人物因家乡酒馆被拆而遭受的人生挫折。

在实体唱片逐渐衰落的时代,《苏格拉没有底》取得了超过23万张的实体碟销量,荣膺当年华语唱片销售冠军。随后的数年间,许嵩的歌曲频繁占据各大音乐平台排行榜榜首,每次新作发布都会迅速登上热搜,演唱会门票往往在短短十秒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最新专辑《呼吸之野》耗时两年多精心打造,是他迄今为止投入时间最多的作品。“在佩戴口罩、谨慎呼吸的当下,音乐或许能引领我们在精神世界里走进一片自然的旷野,自由地呼吸,真诚地沟通。”许嵩如是说。

这张专辑中,《万古》是一首接近独白的歌曲,讲述了两只虾短暂的生命历程。如今的时代瞬息万变,音乐作品寿命短暂,不再是永恒的经典。热门榜单上,一半充斥着洗脑式的网络神曲,另一半则是偶像流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抢占销量宝座。

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未影响到许嵩的步伐。他依然坚持词曲创作、演唱及制作全程亲力亲为,闲暇之余烹饪美食、养狗,低调而不炒作,还开发了自己的APP Vae+,偶尔会在上面活跃一下。

许嵩在《雅俗共赏》这首歌中唱出了他的音乐追求与生活哲学:“总是充满期待,却又时常失落,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世俗的无所畏惧,文雅的轻狂骄傲,终究不过一副臭皮囊。”他说:“说相声的人不需要解释自己的包袱。”言下之意,音乐创作亦然,无需过度解释,留待听众自行感受。

在问答环节,许嵩回答了如何保持多年的原创热情:“虽然我不常用‘勤奋’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但创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一首歌背后,歌词、旋律、制作、演唱,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积淀。首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持续学习。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即使再努力,也可能因为灵感枯竭而无法下笔。其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如果过得过于消极麻木,创作也会受到限制。”

至于作品发表后的多元解读,许嵩认为:“作品一旦公开,其解释权就交给听众,作者的创作意图应退居其次。一部有意义的作品,既能启发思考,也能提供解答。作者无需给出统一的答案,过多解释反而会破坏作品所营造的想象空间。”

从《苏格拉没有底》起,许嵩的作品开始涉及社会与现实题材,对此他表示:“写歌是拓宽视野的过程,不必局限于风花雪月的情感抒发,只要立足于爱,注重美学表现,就没有问题。当然,创作必须源于内心的真实感触,而非刻意追求新颖或显示博学。”

关于社会发声的作品,许嵩认为:“音乐人的存在感应靠音乐本身来证明,而不是靠发表个人观点。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太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适度克制自我表达,用作品说话,这是我喜欢的生活状态。”

对于减少发声是否会影响公众对其存在感的认知,许嵩淡然回应:“存在感无需担忧。发歌时,真爱我的歌迷自然会听;开演唱会时,他们会到场支持。对他们而言,即便我在小区门口挥着手打招呼,也无法吸引他们注意。该在的人始终都在。我并非彻底隐匿,但也无意四处抛头露面,我喜欢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许嵩选择将信息发布在自己的APP Vae+上,但他认为这并不会造成歌迷群体的封闭:“我们希望的是能与精神共鸣的人一起聆听歌曲,而不是追求数量上的扩张。关键在于作品,是我们的文字和思考带给人们的触动,这才是最深刻的。不应过多考虑如何与粉丝互动,或为了吸引粉丝说些俏皮话或贴心话,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网络歌手”这一标签,许嵩表示:“在意这种称呼是不够成熟的体现。同一事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如今,能否找出一个能让所有人喜欢的歌手?我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做音乐和唱歌的人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就好,如果被这些名号困扰,过于在乎标签,说明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

许嵩对那些渴望摆脱“网络歌手”标签的同行建议道:“就算摘掉了所有不想有的标签,将所有的赞美加诸自身,又如何呢?当所有人都来认可你时,质疑之声也必将接踵而至。声誉和名誉的追求,不在于你在世界上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你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

面对华语乐坛面临的挑战,许嵩指出:“从创作者角度看,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缺失。我们常说原创,但实际上富含创造力的作品寥寥无几。从听众角度来看,每日发布的海量歌曲中有不少粗糙之作,那些倾注心血的好歌若无知名度

有关许嵩 我也坦然接受过许多的不喜欢_许嵩——《环球人物》专访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