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民国7年(1918年),马兰币见证了唐继尧在接替蔡锷之后,反对袁世凯并率护国军入渝的历史事件。他在重庆召开滇、川、黔三省联军会议,并担任联军总司令。唐继尧以其嗜好将自己的肖像铸于钱币之上,以此彰显其赫赫战功。为此,重庆铜圆局特制了一种纪念币,正面刻有五瓣大梅花与唐继尧肖像,背面则是一匹马的形象,直径33毫米,厚2毫米。这种纪念币被作为赠品使用,铸造时间大致从1918年至1928年,铸造地点包括成都铜圆局和重庆铜圆局。
马兰币的艺术魅力与流通特点独具特色的马兰币,仅在四川地区发行,历经近百年岁月沉淀。在1924年至1930年间广为流行,主要由成都造币厂和重庆银元局铸造,部分也出自地方军阀的造币厂。马兰币的设计独特精致,图案涵盖了骏马与兰花等多种元素,不仅成为了巴蜀钱币的独特瑰宝,亦在中国铜元领域内自成一派,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备受各地收藏家的追捧。近年来,马兰币行情日益升温,优质稀有品种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此外,马兰币还采用了多种材质,如银、白铜、红铜、黄铜、铝等,并衍生出鎏金、鎏银、鎏银珐琅、镀铬等二次加工品种。其中,红铜和黄铜的普通马兰币相对常见,而采用其他材质的马兰币由于产量有限,现今已极为难得。
马兰币的演变与时代烙印一枚制作精良、数量稀少、极具价值的马兰币,以“德淳制赠”字样闻名,随后,马兰币上的马图案被移至正面,成为其标志性设计。在民国15年(1926年),军阀邓锡候掌控成都造币厂后,为了搜刮民财,筹集巨额军费,大量铸造重量减轻一半的小200文铜币,甚至回收市面上流通的100文、50文铜币进行重新铸造,导致小200文铜币泛滥,100文、50文铜币几近消失,市场陷入人为的钱荒困境。在此背景下,统治军阀精心策划推出了美观精致、利润丰厚的马兰币,其中无面值的马兰币替代了原本的100文、50文流通铜币。时任重庆铜元局局长的杨德淳及兼任重庆卫戍司令和铜元局局长的四川军阀王陵基,特别制作了此类马兰币作为官方赠送的纪念币。这些各式各样的马兰币,包括“牛兰”、“马兰银币”、“青蚨飞去复飞来”的白铜币、“卧牛图”三十文、“回首马”背“蟹兰”以及1926-1928年的四川十文型马兰黄铜币等,无一不在述说着那段特殊的岁月。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