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律师刘今天发表了一篇颇具吸引力的文章,尽管标题稍显耸动,但内容却满载着实实在在的法律指导,尤其针对那些曾遭虚拟货币投资骗局或其他相关虚拟货币损失的读者们,文中提供了有关合法合理维权的有效建议。
上海虚拟货币诈骗案揭示投资风险近日,《上海新民晚报》官方百家号发布一则报道——《假借虚拟货币投资之名行骗,一男子诈骗三位“好友”百余万元被捕》。该文揭露了上海徐汇区警方成功侦破的一起诈骗案。孙先生的朋友朱某自2023年起,多次以虚拟货币投资为由向他借钱并承诺高额回报。然而,在孙先生投入四十多万元后并未收到预期收益,意识到受骗,要求朱某返还本金。但朱某屡次拖延还款,并找各种借口推诿。孙先生随后报案。经上海徐汇警方调查,发现还有钱先生和金先生同样遭到朱某的诈骗,两人被骗金额合计高达一百余万元,朱某终因诈骗罪被刑拘。
虚拟货币刑事案件立案受理尺度差异解析实践中,刘律师及其所在曼昆律所的同仁们接待了大量的虚拟货币投资诈骗受害者,其中部分人是被骗取了人民币,另一些则是被骗取了虚拟货币(如USDT)。他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若受害者直接损失的是人民币,只要达到立案标准,通常会被公安部门立案;但如果受害者直接损失的是虚拟货币,即便满足立案条件,仍有许多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可能不予立案,甚至还会向报案人普及法理——虚拟货币投资交易被视为违法行为,不去打击已是宽容,哪还奢望立案呢?
(一) 容易被受理的案件类型通过对大量受害者的案例进行分类梳理,刘律师小编建议出以下几类虚拟货币刑事报案/控告案件较易被公安机关受理:
涉及虚拟货币最终将被没收的案件,如组织领导传销犯罪、开设赌场/赌博犯罪、非法经营犯罪等。在此类案件中,涉案虚拟货币最终将在变卖后收归国库,因此司法机构对此类案件有着较高处理热情;
受害人数多且涉案金额巨大的涉虚拟货币案件,由于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司法机关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挽回受害人损失等方面的考虑,会积极予以立案侦查;
受害人证据充足的涉虚拟货币案件,这类案件中的受害人可能在律师等专业人士指导下,向公安机关提交详实有力的报案书、控告书,以及丰富的证据材料、明确的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等,从而使得公安机关在受理后能较顺利地侦破案件,降低执法成本。
(二) 难以被受理的案件类型与此相反,以下几类涉虚拟货币案件往往难以被受理:
金额较小的虚拟货币被盗、被骗案件,尽管全国范围内盗窃案超过3000元即可立案,但对于虚拟货币被盗、被骗案件,即便金额超过3万乃至30万元,公安也可能不予受理;
无法证明原持有虚拟货币合法性案件。若受害者想让失去的虚拟货币受到司法保护,首先必须向司法机关证明那些损失的虚拟货币属于自己合法持有。否则,无论数额多大,都难以立案受理;
犯罪嫌疑人或涉案项目位于中国大陆境外的案件。许多虚拟货币项目即便是华人运作,如今大多已移师海外。一旦涉及的犯罪项目或人员位于中国大陆之外,对司法机关而言,实施刑事追责的成本将显著上升。
除上述两类情况外,其他情形是否容易被受理则难以一概而论。只能根据具体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来看,越接近第(一)点所述情形的案件,越容易被受理。
遭遇虚拟货币损失,如何有效维权?对于一般虚拟货币投资人而言,既然国家并不明令禁止虚拟货币投资,那么在投资过程中因他人欺诈、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原因导致虚拟货币损失,只要符合立案标准,当然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且公安机关应依法予以立案。但在求助警察之前,刘律师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证明损失的虚拟货币属于自身合法拥有。例如,通过购买、交换、赠予、炒币等方式获取。倘若虚拟货币系非法渠道所得,在遭受损失后报警,报警人自身也将面临刑事责任风险;
妥善保存相关文字、语音、视频、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如虚拟货币交易中与对方的聊天记录、线下交易时的录音录像等;若虚拟货币被盗,查找是否存在陌生人发送的未知链接,而自己恰好点击了。
在与公安接待人员沟通时,务必保持理智说服的态度。尤其在面对基层工作人员时,由于他们对新兴领域可能存在抵触心理,有时会说出令人费解、难以接受的话语或表现出不友好态度。此时,受害人无需情绪失控,而应尝试多次、耐心沟通。据本团队律师亲身经历,有些基层民警在报案人的多次理性、平和沟通后,愿意主动研究虚拟货币相关知识,甚至向上级请教等问题。有了充分的证据支持,报案被受理、立案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