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涤纶短纤产业概览及其在中国的市场动态

2024-05-07 18:52 来源:网络

涤纶短纤,简称为“短纤”,源于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PTA与MEG聚合生成)再经过抽丝切割得到的纤维制品。中国是全球领先的涤纶短纤生产和出口大国,占据了全球64%的产能,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

涤纶短纤产业概览及其在中国的市场动态

涤纶短纤产业概述及产业链关联

(1)涤纶短纤特性与品种规格

涤纶短纤呈乳白色并带丝光,因其表面平滑,结晶度高,密度接近羊毛。耐磨损性能仅次于锦纶,位居合成纤维中的亚军。然而,涤纶短纤吸湿性低,易产生静电,染色性能不佳。常见规格包括半消光本白1.56dtex*38mm(基础规格)以及半光、有光等多种型号。

(2)计量单位与包装形式

常用计量单位包括旦尼尔(D)和分特(dtex),两者分别代表每9000米纤维重量和每10000米纤维重量,数值越大则纤维越粗。例如,1.56dtex对应1.4D,1.33dtex对应1.2D。包装方面,多数生产商采用380kg/包的标准,但也有350kg/包和300kg/包的规格。

(3)生产工艺流程

涤纶短纤生产过程主要分为熔体直接纺丝法和切片间接纺丝法。切片间接纺丝法包括PET切片干燥、溶解、纺丝、初生纤维冷却定型、上油、牵伸等一系列步骤;熔体直接纺丝法则省去了切片环节,但需严格控制聚合转化率和单体含量。此外,再生PET纤维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原料主要来自废弃PET瓶片。

涤纶短纤产业链关联分析

涤纶短纤分为原生短纤与再生短纤两类。前者由PTA和MEG聚合后再经纺丝和切断而成;后者则利用回收的PET瓶片经过干燥、熔融、纺丝和切断获得。尽管再生涤纶短纤品质稍逊,但由于价格优势,在国内纺织业仍有一定竞争力,与原生涤纶短纤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涤纶短纤的应用主要包括纺纱(如纯涤纱、混纺纱)、填充(如家纺、玩具、沙发)、无纺布(如水刺、针刺无纺布)等领域,并根据不同用途有不同的规格要求。

中国涤纶短纤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


(1)国内市场供应概况

亚洲尤其是中国成为全球涤纶短纤产能的核心地带。截至2018年,中国涤纶短纤产能占全球的64%,国内原生涤纶短纤产能在2019年底达到758.5万吨的十年峰值,较2010年增长50%。近十年来,国内原生涤短产量维持正增长态势,至2019年产量达到610万吨,其中半光1.4D纺纱用原生涤短占比高达47%。产能扩张曾在2012年和2018年出现高峰期,但2012年因终端需求疲软而导致产能过剩,而2016年后进入去产能阶段,直至2018年新增产能恢复增长。

(2)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分析

在国内市场上,涤纶短纤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是纺纱,约占65%;其余约11%被用于无纺布、填充料和缝纫线等方面。具体而言,纺纱行业常选用半消光本白1.56dtex*38mm、半消光1.33dtex*38mm等规格;无纺布行业主要使用水刺专用规格1.56dtex*38mm等。不同应用场景对纤维规格要求各异,如缝纫线行业则偏好有光或半光1.33*38mm规格,填充行业则常用3D-15D中空纤维、低熔点纤维等。

棉纺用直纺涤纶短纤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江西、河北等地,占比约为94%。福建市场是棉纺类涤短的最大消费区域,当地工厂规模多在20-60万锭之间。

中国涤纶短纤进出口状况


中国作为涤纶生产大国,涤纶短纤进口依赖程度较低,主要进口少量差异化产品,如低熔点短纤。2018年涤短进口总量相较于2017年大幅增长超过50%,原因在于国内对高收缩纤维、中空纤维、超细纤维等差异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以及我国再生涤纶短纤价格偏高,促使自东南亚国家进口量增加。

中国涤纶短纤出口依赖度大约在10%-12%之间。2019年总出口量达98.6万吨,其中越南、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为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市场对中国涤短的进口比例下降,而越南市场比例有所上升。然而,面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等问题,中国涤纶短纤进出口贸易回暖的基础尚不稳定。自2018年大幅扩产后,2019年涤短总出口量又下降了4.2%。出口量下滑原因既包括美巴印墨等国对中国涤短的反倾销措施,也与东南亚纺织加工产业转移及聚酯加工能力增强有关,这些因素都对我国涤短出口构成一定竞争压力。

本文信息来源于广发期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