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介质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实现电气隔离,并确保了多层互联结构中的高效信号传输。下面将详细探讨常见介质材料及其作用、低k与高k材料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制造工艺。
介质层概述介质层是指一种不导电的薄膜材料,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为芯片不同区域提供电气隔离
保护芯片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腐蚀
充当掩膜
其他相关功能
常见的介质层材料包括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氧化铝(Al2O3)、低k材料以及高k材料等。
介电常数释义介电常数,即相对介电常数,衡量的是材料对电场响应程度或其电介质特性,反映了材料在电场中存储电荷的能力。相对介电常数越低,电荷存储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相应地,相对介电常数低于4.0的材料被称为低k材料,而高于4.0,有时甚至达到或超过20的材料则被称作高k材料。
氧化硅 (SiO2): 主要用于电气隔离层、掩模层和CMOS工艺中的栅氧化层,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氮化硅 (SiNx): 常作为扩散和离子注入的掩模材料,同时也可用于电气隔离和表面保护,具备较强的抗蚀性,有效阻止扩散和注入过程中的杂质渗透。
氧化铝 (Al2O3): 对于薄膜晶体管(TFT),尤其是应用于玻璃和柔性基板时,氧化铝具有较低的漏电流和出色的热/电稳定性,并广泛应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如3D-NAND。
低k材料与高k材料的应用
低k材料: 主要用于芯片制造中的互连介质层,通过降低寄生电容进而提升信号传输速度并减少能耗。常见的低k材料包括有机硅、氟化硅和聚酰亚胺等。
高k材料: 在金属栅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栅介质中广泛应用。相较于过薄的传统SiO2栅介质会导致门泄漏电流增加,高k材料能够在相对较厚的情况下提供与薄的SiO2相当的电场效应,从而减少门泄漏。常见的高k材料包括氧化铪(HfO2)、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等。
介质层的制造通常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但某些介质层也可以通过旋涂法进行制备。
原创作家辛勤付出,若需转载,请联系开通白名单授权,允许对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同时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芯片知识社区,那里会有更多针对性解答、资源分享以及深度内容交流!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