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Cancel"一词肯定不会感到生疏,它意味着“取消”。不论是取消预约、预订、约会还是课程,都是其常规用法,比如,当我们惋惜地说:“This TV show gets canceled after Season 5.”(这部电视剧在第五季结束后就被取消了。)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影响力的爆炸性增长,英语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Cancel”用法,那就是将其引申为“拉黑”或“封杀”。进而诞生了“Cancel Culture”——即“取消(拉黑、抵制)文化”。
“Cancel Culture”的含义与运用如今,“Cancel”不仅代表取消活动,还表示停止支持,乃至公开抵制。特别是在娱乐圈,明星们稍有不慎,便可能因某种言行而遭网友集体“拉黑”。
“To cancel someone”意指拉黑某人,而当听到“Someone is cancelled”,就意味着某人在网络空间已被集体抵制。
在多灾多难的2020年,不少外国友人戏谑道:“2020 is cancelled!”(我要拉黑2020年!)
警惕强烈词汇“Offend”及其相关表达
在使用“Offend”(冒犯)时需谨慎,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容易使人产生冒犯感。如:“She was offended that she hadn't been invited to the party.”(未受邀参加聚会让她感到很生气。)和“He told some offensive sexist jokes.”(他讲了一些令人反感的性别歧视笑话。)
即使不是公众人物,现在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在生活中运用这种“Cancel”的概念,例如有人表示自己喜欢把甜甜圈当作汉堡面包,另一个人则回应:“Ew! You're cancelled.”(好恶心!你被拉黑了。)此外,在日常交流中,若说出的话不合时宜或事后反悔,还可补救地说一句:“Cancel that.”(刚才说的话作废。)
相关的表达方式与拓展
在国内外各类社交平台上,“拉黑”功能屡见不鲜,并且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形式:
“To blacklist someone”虽然较为传统,但“block someone”更常用,均表示“拉黑某人”;
“Unfriend someone”则特指在社交网络上解除好友关系;
而想要添加好友时,可以直接提出:“Friend me!”(加我为好友!)
在更为正式的场合中,如涉及具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人士:
“To oust someone”常用于描述将某人赶下台或罢免的情形,例如:“The president was ousted in a military coup.”(总统在一场军事政变中被赶下台。)
在学校教育领域,则常用"To expel someone"来表示开除学生:“My brother was expelled from school for bad behavior.”(我弟弟因为行为不端被学校开除了。)
最日常的表述还有“kick out”,既能表示实际的“踢走”,也可指代象征意义上的驱逐,例如:“Sometimes you need to kick someone out of a group chat.”(有时需要将某人踢出群聊。) 或者 “You've been removed from the group chat.”(你已经被移出了群聊。)
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中国是否存在“Cancel Culture”现象呢?你会对哪些类型的行为或者人选择“Cancel”?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