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名侦探柯南》与化学知识的奇妙交织

2024-05-08 06:00 来源:网络

动漫《名侦探柯南》中,主角柯南以其独特的“三绝”——麻醉、卖萌、不死之身深受喜爱。而当柯南遭遇化学,一系列关于化学的精彩推理便由此展开:

《名侦探柯南》与化学知识的奇妙交织

化学探案实录

1. 在第71集中提及了有机磷酸化合物,比如ATP和ADP。这些化合物轻度中毒会引起恶心或流涎,而大量摄入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脱水。

2. 第96集中揭示了乌头碱的毒性。乌头碱源自山乌根植物根部,仅需两毫克即可致人死亡,且毒性迅速发挥作用,是一种强烈毒物,在中药中亦有应用。

3. 第114集中,柯南遇到了丹宁酸(鞣酸)。丹宁能抑制蛇毒蛋白活性,对抗眼镜蛇等毒素有显著疗效,并可用于清洁毒蛇咬伤伤口。同时,它还能抑制口腔细菌生长,降低龋齿的发生概率,已有相关产品在日本上市。

4. 第174集中,柯南解析了热僵硬现象,即生物在极限高温环境下,由于蛋白质变性或酶活性受损而导致的肢体无法活动,严重时可引发热昏迷乃至死亡。火焚尸体会加速这一过程,使关节呈弯曲状。

5. 第183集中,柯南面对的是含有克罗尼(无色或白色结晶体)的危险食谱。克罗尼常用于皮肤消毒和杀菌,因其极高毒性也常用作制作杀鼠剂,其原料包括土豆、洋葱、牛肉、面粉和砂糖。

6. 柯南在第190集中首次遇到高人气化合物——氰酸钾。氰酸钾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高温下会释放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中毒者死后通常脸色苍白,而氰酸钾中毒者的唇和指甲却呈现粉红色,这是一种特征性表现。此外,服下氰酸钾后,细胞内电子传递系统会在无需氧气的情况下运行,使得气色看似好转,若检测到杏仁味,则可确认为氰酸钾中毒。

7. 第219集中,鲁米诺(发光氨)登场。作为黄色晶体或米黄色粉末,鲁米诺具有稳定性和较强酸性,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因其能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并发出蓝紫色荧光,故广泛应用于现代刑事侦查中作为血迹检测手段。

8. 第227集中,柯南揭露了河豚毒素(TTX)的秘密。只需微量的河豚毒素(0.5至1毫克)即可致命,且毒性远超氢酸钾。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体内,口服中毒症状较慢,但若经血管注射,则会导致神经系统迅速麻痹而立即死亡。

9. 在第334集中,异丙基肾上腺素成为关键线索。该药剂用于检查神志不清患者的病情,适量可用于治疗哮喘,因为它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10. 第436集中解释了花粉症的成因,即过敏源进入人体后产生的抗体堆积,当达到一定阈值时,与抗原反应释放过敏物质。因此,即便小时候未受影响,也可能在二三十岁时出现花粉症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有的还伴有眼部不适和哮喘。

11. 在《名侦探柯南》的一些剧场版中,还涉及了更多化学知识,如:


《引爆摩天楼》中介绍了塑胶炸弹(C4)及其主要成分聚异丁烯。


《世纪末的魔术师》里出现了分光光度计,一种能够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和细菌生长浓度的测定。


《瞳孔中的暗杀者》揭示了硝烟反应,指出去除硝烟反应的简单方法以及警方如何使用硝烟反应试纸进行快速检测。


《绀碧之棺》中介绍了氰丙烯酸酯法在指纹采集中的应用,该方法利用氰丙烯酸酯与汗液和氨基酸分子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显现指纹。



通过《名侦探柯南》,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推理剧情,同时也领略到了化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