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刷手机这种癖好可能是一种病_刷手机时,很多人有这种癖好,可能是得了一种“病”……

2024-05-08 15:08 来源:网络

近日刷手机这种癖好可能是一种病_刷手机时,很多人有这种癖好,可能是得了一种“病”……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刷手机这种癖好可能是一种病_刷手机时,很多人有这种癖好,可能是得了一种“病”……

刷手机时,很多人有这种癖好,可能是得了一种“病”……

当你遇到富含知识的文章或视频时,你的常见反应可能是:

A:知识必须及时吸收!立刻阅读/观看!

B:不错,先放入收藏夹再说!

若你倾向于选择 A,那么祝贺你,你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

而如果你选择了 B,同样祝贺你,因为你已经加入了无数“数字囤积者”的行列。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收集一些舍不得错过网络资料,并且精心分类保存,以备将来查阅或日后查看,这种现象被网民们戏称为“数字囤积症”。

此刻不妨去检查一下你在各个网站、APP 中的收藏夹,你会发现:“我是什么时候收藏的这个?”

为何我们乐此不疲地储存那些有用的网络资源,却又时常让它们沉寂不用?又该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宝贵的收藏信息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收藏 = 完成?自欺欺人最容易

我们往往会忘记曾经收藏过的文章或视频的原因,其实源于心理学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记忆效应——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它表明,人们对尚未完成的事物的记忆,要比已经完成的事物更为深刻。换句话说,我们往往容易忘记那些我们认为已经完成的事情。

苏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实验首次揭示了这一效应。她让 47 名志愿者完成 22 项简单的任务,如背诵一首诗、穿珠子、倒数等,但只让他们完成一半任务,另一半则中途打断。结果显示,人们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效果优于已完成任务,前者平均回忆率为 68%,后者仅为 43%。

当我们遇到一篇精彩文章却来不及细细品味,或是碰见一个实用教程视频却无法立即实践时,“细读文章”或“实际操作”对我们而言就成了未完成事件。

设想一下,当你心中总是有一些待办事项悬而未决时,你会否感到不安?然而,“收藏”这一举动实际上帮我们卸下了心头的重负,因为在我们想到收藏的方法时,心理状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未完成事件转瞬之间变为了“收藏文章/视频”。于是,收藏仿佛替你完成了这件事,给大脑制造了一种“任务已完成”的错觉。

此时,蔡格尼克效应开始发挥作用,让大脑启动遗忘程序:“既然这些事情都已经以收藏结束,我又何必还记着它们呢?不如忘掉好了,我还得处理其他事务呢!”

收藏 = 已掌握?知识表示:你想多了

对于“数字囤积症”,还有一种有趣的解释是,我们似乎真心认为一旦知识进入收藏夹,就如同进入了我们的脑海。

这一解释源于认知心理学中的目标追求理论(Theory of goal pursuit),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本质上是目标导向的,不仅会持续关注现有的目标,即便是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也会不自觉地随时寻找目标。因此,即便我们在浏览手机的过程中偶遇有用信息,大脑也无法同时追求如此众多的目标。

大脑其实比我们想象得更加精明,面对这种情况,它可能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将其视为非目标,这时你可能会暗自思量:“算了吧,我现在太懒了,尽管有用,但我肯定不会去做。”

另一种则是采用极其简便的方式达成目标。哪种方式能瞬间实现目标呢?

答案便是:收藏起来。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视频,但由于当前没时间观看,于是选择将其添加至收藏夹。这时,你心里或许正想着:“先收藏起来,等我忙完后再来看。”这种想法其实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简洁的行动计划。

正是这样一份简单的行动计划,削弱了我们对未完成目标的认知投入,使得大脑不再持续关注这一目标,进而导致我们很快就忘记了那个教学视频的存在。

心理学家马希坎普和鲍迈斯特在 2011 年的一系列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设。他们将 68 名大学生志愿者分为三组:目标组、计划组和对照组,并设定在两周后的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作为其目标,那些认为该目标不重要的志愿者被编入对照组,而认为目标重要的人则被随机分配至目标组和计划组。

随后,对照组需要描述平时参与的活动以及未来几周计划参与的活动;目标组需要阐述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而计划组则需为考试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如在何时何地复习哪些内容。

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填词任务测试各组志愿者对考试目标的关注度。如果某组志愿者在填词任务中填写了更多的与考试相关词汇,则表明该组对目标保持了较高、较持久的注意力,即认知投入较高。

最终结果显示,计划组填写与考试相关的词汇显著少于目标组,并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制定计划可以降低人们对某个目标的认知投入,从而使目标更容易被搁置。(当然,这并不是说计划无关紧要,关键在于能否落实执行)

这也证明了那句话:“收藏到我的收藏夹里的知识,跟存在我脑子里有何不同?”

如何避免让收藏夹沦为闲置之地?

我们收藏有用资源的初衷,是为了在空闲时光提升自我,或是丰富生活,所以收藏夹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工具。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你更好地利用收藏功能,防止收藏夹变成“尘封之地”。

1. 有选择地收藏

网络上有许多对我们有益的资源,但如果毫无筛选地一股脑儿全加到收藏夹里,这只会使我们将其视作存储仓库而非学习工具。建议仅收藏那些对自己确实有价值并有很大可能性付诸实践的知识,尽可能减少待处理信息的数量。

2. 对收藏夹进行“断舍离”

许多人手中已有许多久未使用的收藏夹,其中充斥着虽有用但却不再适合自己需求的资源。现在是时候给自己的收藏夹进行一次“断舍离”行动,剔除那些不再需要的资源,仅保留对自己仍有价值的资源,以便逐渐消化这些知识。

3. 制定学习计划

无论新收藏的资源,还是经过筛选留存的资源,我们都可以为其制定一系列学习计划,明确在何时学习何种内容,还可借助手机应用程序设置提醒,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不必同时考虑太多事务,以便专注于当下,而非让学习任务陷入“计划清单吃灰”的境地。

4. 定期回顾

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设定一个定期回顾收藏夹的时间周期,比如每月挑一个周末来检查收藏夹,清除不必要的资源,为有价值收藏资源设定适宜的学习计划。

上述就是关于刷手机这种癖好可能是一种病_刷手机时,很多人有这种癖好,可能是得了一种“病”……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