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高考分数正向换算怎么算_高考是用的标准分,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呢

2024-05-30 15:33 来源:网络

高考分数正向换算怎么算?_高考是用的标准分,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呢?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分数正向换算怎么算?

新的高考制度下,各省的分数转换方法存在差异。以北京市为例,在新高考的成绩评定体系中,学生的原始分数将被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这五个等级在各个科目的考试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40%、30%、14%以及1%。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细分为21个级别,各级别的划分依据是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原则,并且每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设定为3分。评分起点定为40分,满分为100分。

高考是用的标准分,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呢?

高考标准分是一种基于原始分数计算出的相对位置指标,旨在揭示原始分数在其所属的分数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其计算公式为:Z = (X - X-) / S,其中,X代表原始分数,X-代表原始分数的平均值,S则代表原始分数的标准偏差。Z分数以群体平均分为基准点,利用标准差作为衡量差距的单位。该数值由正负符号及其绝对值两部分构成,正负符号指示原始分数高于还是低于平均分,而绝对值则揭示了原始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距离大小。在将一批原始分数全部转化为Z分数之后,这些分数的整体分布形态并未发生变化。尽管Z分数精确地描绘了个体分数在整体分数中的相对位置,但由于存在负值及小数,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运用并不直观。因此,人们进一步对Z分数进行了转化,由此衍生出了多种其他形式的标准分。转化通用公式为:Z' = αZ + β,其中,Z'代表其他形式的标准分,α表示转换公式的斜率,β则是截距。在我国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中,所采用的标准分就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转换的,即T = 500 + 100Z,其中设定500为平均分,100为标准差。

标准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 各省份仍然沿用过往的评分方式,然后汇总每位考生各科目的原始分数,并统计每一分上考生的人数。

2. 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协同部分省级考试机构,进行历年与当年分数的等值转换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会确立原始分数与标准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随后各省考试机构依据此关系,得出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各省在转换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分数分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 各省考试机构公布省级常模量表分数(而不公开原始分)。

高考标准分制度主要由常模量表分数(包括全国统一常模和省级常模)以及等值量表分数组成。常模量表分数能够体现考生在一届考试中的成绩排名,其数值与所在位置直接相关。由于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采取分省录取的方式,因此标准分数转换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将全国考生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数转换;二是将每一个省份的考生视作一个整体进行转换。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的常模量表分数能精确刻画考生在总人群中的排名位置,使得不同学科之间可以进行有效对比,然而却无法实现逐年间的直接比较。为了填补这一缺陷,引入了等值量表分数来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于高考分数正向换算怎么算?_高考是用的标准分,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呢?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