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误入歧途的“兼职”:人脸识别后的身份盗用危机

2024-06-07 10:49 来源:网络

在青春的十字路口,22岁的李学悔不当初,只因轻信一场“兼职”梦。

误入歧途的“兼职”:人脸识别后的身份盗用危机

人脸识别的甜蜜陷阱

2023年的夏日,对在宁夏求学的李学而言,成了难以忘却的教训。一则看似平常的“兼职”广告,以高额报酬为饵,诱使他和朋友们踏入人脸识别的迷局。在不明就里中,他们的身份信息无声息地流入了不法之手,竟意外成为四川多家公司的“掌门人”或核心成员,公务员之路也因此戛然而止。

李学的遭遇并非孤例,他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千层浪,近400名同样受害者的呼救汇聚成“冒名受害者”群,共诉考公考编路上的无妄之灾,皆因身份被盗用,前程受阻。

从“新应用”到身份被盗的惊魂

回想那一刻,李学仍感恍若隔世。在好友的介绍下,他和伙伴们被引导至一款名为“天府通办”的APP前,本以为是简单的注册认证,不料却成了他人眼中的“数字傀儡”。对方掌控全程,利用他们的脸和信息,暗度陈仓。而报酬的空头支票,成了最讽刺的结局。

“天府通办”本是政府服务的便捷通道,却成了不法分子的工具。简单几步,企业注册无需本人到场,让李学等人在不知情下“创业”了。

企业之名,求职之殇

周青,另一位受害者,研究生学业之余的“兼职”经历,让他意外“继承”了多家企业。面对税务黑洞和法律风险,他深陷泥潭。这一切,源于几年前一次不经意的“认证”,他的脸和身份成了别人违法的盾牌。

市场监督部门的介入,虽为解决之道带来一线曙光,但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警钟已响彻云霄。人脸识别数据的廉价售卖,让每个人的“脸”都可能成为暗网上的商品,令人不寒而栗。

法律专家呼吁,面对身份冒用的复杂情况,受害者应迅速行动,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同时,国家层面的严规峻法正在路上,旨在构筑更坚实的个人信息防火墙。

在这场无形的战斗中,李学和周青们的愿望简单而迫切:清除那片不属于自己的“企业天空”,找回职业生涯的晴朗。这场关于信任与安全的战斗,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

(人物名称已做化名处理,事件源自真实报道)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