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喀秋莎火箭炮的详细资料?_解放战争有喀秋莎吗?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在二战期间,苏联著名的火箭炮以其非正式名称“喀秋莎”而广为人知。这款武器由位于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制造,其名称源于俄文“Коминтерн”的首字母K,这一标志自豪地装饰于每一门炮车上。
正式称为BM-13的喀秋莎火箭炮,是一款装备了多重发射轨道的自行火炮系统,配备有8条发射轨,能够一次性发射16枚132毫米的火箭弹,最远射程达到8.5公里。它灵活多变,可以单独发射、分批射击或全面齐射,装填过程需时5至10分钟,而一次齐射仅需短短7至10秒。其搭载车辆的最高时速可达90公里,这使得喀秋莎成为战场上的快速反应力量。凭借其猛烈的火力和广泛的杀伤区域,喀秋莎成为了对抗敌方密集部队、压制敌军火力及摧毁防御设施的关键武器,对二战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该武器被引入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后续冲突中继续展现其价值,例如在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1942年初,苏联乌拉尔地区的兵工厂迅速生产出了一种创新的快速射击自行火炮,迅速装备到红军中。这些火炮安装在卡车底盘上,能够并发火箭弹,相比传统的榴弹炮和加农炮更为轻便灵活,深受士兵喜爱。基于炮架上的“K”标记,红军战士亲切地将之命名为“喀秋莎”,这个名字迅速在军队中流传开来。有趣的是,“喀秋莎”这一名字也与一首歌曲同名,无意间促进了这首歌的普及,使之与这款强大武器一同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在解放战争时期,理论上不应出现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这款火箭炮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的创新之作,以其快速密集的火力投放能力著称,设计简洁、成本低廉且高度机动,尽管精准度有所不足。始于1920年的研发工作,在苏联倾注了大量资源后,终于在1939年4月完成设计定型,并于同年9月投入使用,初期对外高度保密。我国军队很可能是在朝鲜战争期间,通过苏联的援助首次获得了喀秋莎火箭炮。这一具有标志性的武器系统正式进入中国的时间点是1951年2月11日,填补了我军在远程火力支援方面的一个空白。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详细资料?_解放战争有喀秋莎吗?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