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克隆声音的门槛有多低_“卢某某录音”系AI合成 记者实测:3分钟你的声音就可被克隆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9月26日,合肥警方宣布,针对网上流传的关于卢某某的音视频,已于9月22日逮捕嫌疑人王某某。调查中,从其电子设备及一个AI音频制作网站上发现了伪造证据。经过专业机构的检验,证实了这些网传音视频是伪造的。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对AI深度伪造技术滥用的关注。
随着技术进步,复制他人的声音变得异常简便,引发了对监管新挑战的深思。《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实验测试和专家访谈,探讨了声音克隆的简易程度。
声音克隆技术早在十年前就通过类似高德地图的语音包进入公众视野,但随着AI技术的开放和进步,这一技术的门槛显著降低。现在,任何人都能利用自己的或网络上的声音样本进行合成。尽管这推动了配音和数字人物等领域的发展,但也为伪造声音提供了便利。
记者在线上轻松找到了多款具备声音克隆功能的软件,包括知名公司的产品,如科大讯飞的配音工具和字节跳动的剪辑软件。许多开源项目甚至只需5秒录音就能克隆声音。
通过实际操作,记者体验到了这一技术的惊人效果。在一款开源软件中,经过AI训练,软件能精确模仿记者的声音,即便对短语的辨识几近无误,长句则稍有瑕疵,但反复尝试后能生成难以辨真的语音。剪辑软件同样提供了快速克隆声音功能,虽强调合法授权,但防范机制尚不完善。
AI合成声音的高度仿真性给平台审查带来难题。尽管一些平台开始标注AI生成内容,但在未经识别和标记的情况下,虚假内容易于扩散。
关于AI伪造声音的法律问题,张延来律师指出,这涉及到侵犯人格权、扰乱公共秩序、诽谤及寻衅滋事等违法活动。他建议,法律应明确规定AI合成内容的合法使用界限,加强监管和惩罚,同时要求明确标识AI生成内容,并保留生成过程记录,以追责和保护个人权利。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AI生成内容的标识,涵盖各类媒体形式,强调主体间的责任明确,为技术检测和问责提供框架。技术上,通过添加数字水印和利用高级AI模型检测伪造内容,是防止虚假信息扩散的有效手段。
内容平台应强化AI生成内容的审核,采用反伪造技术,建立用户举报机制,确保快速响应,共同构建更加真实、健康的网络环境。
[联系邮箱及作者信息]
上述就是关于克隆声音的门槛有多低_“卢某某录音”系AI合成 记者实测:3分钟你的声音就可被克隆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