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环球瞭望:谷歌式半退给我们上了一课

2010-03-24 11:21
原创

    内容摘要: 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长期以来,标榜“政治中立”,强调在东道国的“适应性”,遵守东道国的价值观、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是一些西方跨国公司、政客、学者时常展示的闪亮旗号。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03,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紧接着在今天凌晨发表谈话。发言指出,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谷歌公司违背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书面承诺,停止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对谷歌公司的无理指责和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谷歌撤华事件”前前后后一共折腾了两个多月,虽然最后的结果使人感觉十分遗憾,但这件事中,中国的舆论和民众短时间内高度聚焦,在技术、利益、正义、法治等关键词及其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来思考和认知,辨认清楚了更多的真实与虚妄。可以说,这一事件着着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谷歌与美国民主党政府的关系可谓世人皆知。它不仅是奥巴马上台的积极资助者,而且公司高层与美国政府官员有着多重交叉任职。它的一举一动,完全依美国当局马首是瞻。近来,美国国内反华声音高涨,究其实质,从政治上说,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执行的适度“善华”政策遇到了挑战,民主党将其参议院选举失利归咎于对华“软弱”;从经济上说,是美国挣扎于金融危机当中,试图将危机转嫁给中国。于是,美国当局开始书写强硬对华政策的篇章。除了捡起克林顿政府的老招数如达赖问题、倾销补贴问题、对台军售、汇率问题之外,它也出了两个新招。一是气候问题,再就是谷歌事件。

 

  照理说,与其他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一样,和所在国政府关系密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为是其维持和发展的需要。但谷歌毕竟是一家“公司”,而不是一个关注政治的NGO,最看重的也应该是“利润”。近年来,谷歌在华业务受到了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巨大挑战,其业务量和收入长期“颓势”。但其不思积极创新,拓展自己的盈利空间,反而宣布将部分搜索业务撤出内地,这意味着将巨大的市场蛋糕拱手让与竞争对手。如此亏本的生意,是任何一家真正以商业利益考量为第一的公司都去不做的。可是谷歌偏偏做了,何故?这说明谷歌如果不是在借政治牌谋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就是把“反对内容审查”作为正义的唯一标准,即使放任色情信息肆意传播,侵害儿童身心发展也在所不惜。就笔者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因为谷歌在行动上表现得相当“实际”,在高调的“叫嚷”退出之时,又宣布“将会继续研发部门的工作,也会在当地保留销售部门”。诚如前面所言,它毕竟是一个追逐利润的公司,既要在政治上唱高调,又要留下自己的利益种子。


 

  长期以来,标榜“政治中立”,强调在东道国的“适应性”,遵守东道国的价值观、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是一些西方跨国公司、政客、学者时常展示的闪亮旗号。他们的目的当然是借此推动资本扩张,占领南方国家的资源和市场。从经济上说,这本身可以理解;从政治上说,这也易于让人接受。然而,西方跨国公司往往会变“旗号”为“幌子”,变“适应性”为“侵略性”,挑战东道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挑衅东道国的主权和法制,甚至践踏东道国民的自尊心。

 

  谷歌公司作为一家网络媒体,在母国积极执行其当局控制舆论的意图(如借反恐名义筛查网络信息,拒绝伊拉克战争的负面报道等),在其他国家却大打“人权”、“反审查”旗号,公然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它一面倡导“法治”,一面又蹂躏东道国的“法制”,刻意执行双重标准,暴露出其“后帝国主义”的本性一面。认清这个本质,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欢迎和倡导公正、平等、回归正常的经济贸易,这就是我们从谷歌事件中学到的重要一课。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