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indows Phone这个由微软所有主持开发全新手机系统,也许已经被很多人所知晓。不同于Android或者iOS的全新UI理念,怪异的Metro界面,极度流畅的操作体验,封闭到牙齿的系统,捉襟见肘的终端选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得去年10月,第一批Windows Phone手机上市时,我并不是很看好这个系统,和当时的Android2.1或者iOS4对比,Windows Phone的功能简直少到可怜,多任务,中文,第三方应用等问题都是我对Windows Phone说不的原因,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很不喜欢微软之前的系统Windows Mobile,虽然ppc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系统,但是繁琐到骨头的操作还是让我头痛(我并不是一个很笨的人),这直接让在最初忽视了Windows Phone。
第一次接触Windows Phone,是在今年的4月,我的上一部主力手机x6被偷掉让我又有了一个购买手机的理由,之前Android给予我的体验也并非那么出色,但是iPhone对于我这个学生来说又太贵。在不夜城我认识的老板那里我试验到了我的第一部Windows Phone手机HTC HD7,第一次使用后的体验让我直接决定就买下它。买回家后立刻就是折腾,越狱,升级,装软件,这期间摸索了近2天(这两天是最折腾的时刻,从完全无知到逐渐熟悉,不得不说wp的入门难度的确高于iOS或者Android),经过4个多月的使用,我发现我已经逐渐享受微软带给我的畅快和体验,逐渐丰富的应用也不断让我惊喜,Mango的发布也让很多我所需要的功能得到了补充,我也逐渐整理了一些关于Windows Phone,你不得不知道的一些事,其中也不乏我的推测。
Windows Mobile:
也许ppc对于很多人来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许多人对于智能手机的启蒙都是由ppc或者palm开始的,走过了10几年演变的ppc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止步于6.5版本。其实许多人并不知晓,微软最初的确有过一个版本叫Windows Mobile7,只是当时受到iOS冲击的微软比诺基亚更早的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Windows Mobile并不足以对抗iOS,站稳脚跟并得到市场,所以坚决的推翻了之前已经开发过半的Windows Mobile7,匆匆推出了Windows Mobile7的半成品 Windows Mobile6.5。之后便重新开发除了是我们看到的第一版的Windows Phone7(7004)。所以Windows Phone和Windows Mobile并没有任何关系。
理念:
关于理念,这一部分很难以让人理解,但是可以说Windows Phone的所有ui功能开发,和定制都是跟随理念进行的。Windows Phone的理念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不会在一座座app的孤岛中漂流,我们身处信息流动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条永远不停歇的信息流,Windows Phone帮助我们毫无阻碍的穿梭于整个信息流动里,得到-传送-得到-传送,周而复始,这就是不同于iOS或者Android的app核心的不同之处,信息>app,这永远都是Windows Phone的理念。
Metro:
在以上的理念下,微软创造了全新的ui概念---------Metro。Tile和全程序列表组成了Metro的全部。可以说,tile既是Metro的灵魂,它强调了信息接受的最大化,更为直观和快速的接受用户需要知晓的信息,很可惜在nodo时期微软并未开放tile的滚动信息显示,所以能体现的效果非常少,不过在Mango开始,微软开放了tile的api,第三方也能使用这些小色块来显示需要的信息了。
Metro理论上拥有完好的体验和效果,但是实际有个最大的问题,即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形式。metro像真正的文学作品,对读者需要要求高,但内涵丰富,真正融合了设计、文化、美学、用户需求等。
Zune和封闭:
说微软照搬了整个iOS的商业模式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微软在苹果身上看到了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就像每一次重大业务调整那样,mac启发出了Windows,iOS模式也同时启发出了Windows Phone模式,苹果永远像在为微软提示未来的道路。
封闭平台的优势一目了然,微软可以完全掌控平台的所有细节,能够更紧密的融合平台内的用户,开发者,功能的开发与升级都由自己说了算,避免了平台分裂的问题。当然,缺点依旧显而易见:为了封闭的安全性,很多功能必须舍弃,比如文件管理,文件的读写的限制(蓝牙的文件传输),同时在开发的自由度上也不如开源的Android。
用户,微软,开发者,这三者在这个封闭的圈子里的紧密结合,用户和微软依靠zune来连接,微软和开发者依靠app hub,用户与开发者依靠marketplace,这三者完整的紧密的连接,并且随着平台的发展,这种连接会使得平台越来越稳固。#p#副标题#e#
越狱:
越狱是每一个封闭平台无法逃避的问题,这个带来的好处很清晰,可以让我们摆脱自带的marketplace,免费的安装一些收费的软件。目前windows Phone的越狱其实是微软官方的解锁工具,为的是给开发者解锁手机来安装测试软件,但是这个官方工具很快就被破解了,也就是现在被广为使用的chervon wp7,黑客突破了开发者身份验证和安装软件数目的限制,可以让这个工具使用在每一部手机上。同样安装软件也需要一个开发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安装软件需要Windows Phone的sdk的原因。
软件:
和iOS一样,Windows Phone的软件开发需要api的支持,由于nodo时期开放的api非常少,这也就导致了许多软件的不给力,例如QQ(因为没有长连接的支持,所以目前qq是基于wap qq开发的,所以才会有消息延迟等问题),不过Mango重新开放了1500个api,所以鉴于开发者对于Windows Phone平台的兴趣没有减弱,Mango时期软件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大
Mango:
作为Windows Phone推出后最重要的一个升级,它让Windows Phone有了追上Android以及iOS的能力,整个系统的改进都是非常大的,基本形成了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大的更新在于多任务,多语言支持,更多api开放,多个live服务和sns的整合。不过由于Mango还没有正式推送,微软只发布了对于开发者推送的预览版,所以现在我们得到Mango的方式就是把我们自己的手机伪装成开发者机,来得到推送,由于是预览版,所以有可能存在功能的缺失和不稳定,一切的形式都以最终正式推送的为准。
多任务:
Mango中新增的多任务机制,改变了之前Windows Phone只能单任务运行的尴尬,但是许多人拿到Mango的预览版,长按返回,并没有看到之前像微软宣称片中的样子,然后就称Windows Phone的多任务是伪多任务,其实事实不是如此的。
为了电量和资源分配考虑,Windows Phone的后台任务分为4个等级:
live agent:这一级别的任务可以得到与前台任务相同的资源,包括网络连接和电池使用,但是微软限制了这一级别的任务最大运行数量(5个),超过这个数量的任务之后,按照时间顺序,最早后台的任务将依次进入冻结状态。
冻结:这个级别的后台任务与iOS的多任务类似,后台冻结住任务的网络连接和内存资源的使用,当内存吃紧的时候,按照打开的顺序,最早打开的程序会进入墓碑状态。
墓碑状态:这一状态是目前所有Windows Phone软件后台使用的机制,也就是后台时,把程序运行的状态作为一个文件保存在内存中,等到恢复任务是,再直接从这个文件中恢复任务,以保证使用的延续,缺点是需要有一个加载的过程。
关闭:当内存完全不够是,按照顺序,关闭最早打开的任务。
这4个状态就是Windows Phone后台的4种状态,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已经到Mango了,我的程序还是只能墓碑呢?那是因为live agent必须程序支持,也就是说你有了支持后台的系统,但是却没有支持后台的程序。由于Mango还没有正式推送,所以现在所有的程序只是nodo适用的,并没有加入对于Mango多任务的支持。不过从本月起,marketplace开始接受Mango的程序。
升级:
Windows Phone的升级全部在zune中完成,这一过程有别于刷机,类似于ota升级,不影响用户数据,甚至不影响越狱。
未来与Windows8:
即使这是一个并不怎么完美的平台,即使他没有数十万的应用程序,但是媒体和用户已经越来越难以忽视Windows Phone的存在了,关于未来,我想说一些关于windows8的不成熟的想法,有可能有些人听来会一笑置之,但是我却认为,Windows8会是Windows Phone整个战略甚至是微软下一个10年最重要的一个系统。
这牵扯到微软统一平台的想法,同样的,这个想法也是苹果给予微软的灵感(关于mac和iOS的整合,苹果已经开始着手了)。
从一开始Windows8打定主意要发布arm版开始,微软无形中已经加强了Windows和Windows Phone的连接,x86的Windows8和arm的Windows8以及Windows Phone之间有着微软对于平台统一的想法。既使现在三者的开发平台完全不一致,微软也在想尽方法来统一平台和服务。Live 服务和xbox live服务的整合,这无形中把微软在pc平台的优势逐渐转移到了Windows Phone。从而也部分解决了未来在app这一块的劣势(如果arm版与Windows Phone能统一开发,是否能拉一把Windows Phone?)#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