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到政府总理,下到企业领导,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到底什么是创新?我想,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创新的定义也不一样。在我看来,创新并不一定就是“十年磨一剑”,或者“躲进小楼成一统”,也不是以投入资金的多少作为是否创新的标准。我从事于互联网,所以更多研究的是成功和失败的互联网公司,既包括成功的苹果、facebook,也包括失败的Netscape和Napster。再加上我自己创业多年来的感悟,我认为有一种新的创新方式,或者叫做“微创新”,可能更适合今天的互联网创业者。
在讲什么是微创新之前,首先要清晰地了解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或者说这个时代与过去相比,究竟出现了什么变化。
我们今天进入了一个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由于电子消费类产品极度发达,以及互联网普及到千家万户,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少。消费者对于某种产品的感受,可以迅速地传达到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人愿意随时收听他的消息。其结果是,传统的营销理论,例如基于4P的营销理论,其效果处于快速衰退中。厂商在营销中所要可以隐匿的信息,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挖掘出来并广泛传播。因此,在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口碑非常重要,而口碑的好坏则是消费者使用产品时产生的体验所决定的。因此,在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如果你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做改进,哪怕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有可能带来良好的口碑,这样一个微小的改变,我把它叫做微创新。
从用户出发
一个企业能否进行微创新,前提就是能否从用户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当一家企业做大到一定规模,往往会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思维,例如总是强调要教育用户,总是强调要培育市场,总是希望消费者能够理解企业苦心策划的营销卖点。企业推出产品的时候,往往考虑到战略、布局、产业链等,然而消费者关心的,是你的产品有什么价值,你的产品能够为我解决什么问题。我看到太多的人只是关心到一款产品能够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却很少想它能够为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很少想这款产品如何改进才能够让消费者用起来感觉更好,这个时候,这个产品以及其承载的战略,是一定要失败的。
所以,一个企业要能够进行微创新,首先要形成一种文化,它并不神秘,它要求企业从上到下,形成一种从用户角度出发、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的文化。它要求创业者、高管、产品经理、营销人员都要放下自我,愿意进入到产品的细节,去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没有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无论如何改变,都将是无序的布朗运动。
颠覆市场格局
很多人一提创新,就联想到改天换地,一夜颠覆市场格局的大革命。我觉得这是误读了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从来就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水滴石穿,经年累月不断进行微创新的结果。从经典的案例来看,颠覆式创新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起眼的,是微小的,甚至是被人耻笑的。但是,这种创新虽然微小,但是却带来了用户价值,或者是让一个原来复杂的变得简单,或者让原来很贵的变得便宜。这种微小的创新不断积累,通过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体验,一步一步蚕食行业领先者的市场。
佳能用便携式打印机击败了施乐的复印中心,英特尔用中央处理器击败了日本的存储芯片。但是,这种创新从来都不是敲锣打鼓进行的,相反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通过持续不断从市场找感觉,不断调整,持续创新,最终成为市场主流地位。当苹果推出iPod的时候,因为它是那么小,没有任何PC领域的大厂商感觉到危险,但是当苹果从iPod开始就通过持续不断地微创新,形成了品牌和用户基础的时候,微软等公司再去追赶,就已经晚了。
微创新从冷门开始
微创新往往是从冷门开始,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如果从热门开始,从一开始就选择与资金、品牌、技术实力雄厚的厂商正面对抗,其结果肯定半路失败。相反,从冷门开始,强大的竞争对手不关注,反而能够形成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举一个例子:2006年我第二次创业的时候选择了社区搜索这个方向。当时无论是社区还是搜索,都是热门领域。但是,在最热门的地方,我们并没有找到突破点,结果花了五千万美元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情。然而,我们在一个冷门的领域却有了突破,这就是做了查杀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当时,市场需求很强烈,但是却没有安全厂商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于是我们做了,形成了360的品牌和用户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换一个角度,如果当初我们去做360的时候,先考虑企业战略,然后做出PPT进行论证,再分解成KPI去执行的话,这件事情肯定做不成。微创新的文化,就是不要从所谓的企业宏观战略出发,而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里面发展变化飞快,任何战略规划如果不从用户出发,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都将会面临挫败。真正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做任何战略,都还是要回到解决最基础的问题,即如何打动用户。
聚焦的反木桶理论
企业家经常讲木桶理论,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条木板决定的。因此要找到最短木板,把最短木板给补齐。这对于上了规模的大企业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从产品角度来讲,创业公司要有反木桶理论的思维。创业公司做产品,我的观点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将资源聚焦于一点,突破后极力把这个优点做得特别突出。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踢足球,比别人多进一个就赢了。
传统上,企业会认为一个产品的功能越多越好。但很多情况下,打动用户不需要很多功能,往往一个功能就可以。比如,现在很多电子消费品,刚一开始都是极客在使用。但极客对产品的意见并不代表着大多数用户,因此听这些极客对产品的意见,要警惕他们将产品方向引向一个误区。普通用户并不关心苹果iPhone4到底是不是双核,用的是什么型号的cpu,相反普通用户关心的是能帮助自己做什么。即使苹果iPod刚推出的时候,也没有强调自身的硬件能力,而是强调存储音乐的容量,能存下一辈子的歌,这一下子就打动了用户。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微创新的驱动者,CEO也不例外。技术人员、产品经理离用户最近,他们如果能够行动起来,在细节上提出改进的意见,再加上CEO的驱动,就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微创新的文化。在360,很多产品的创新并不是我想出来的,如果靠我一个人脑子想是想不出这些东西的。
微创新是方法论,它强调尝试,这个点不一定打得动用户,结果不对马上找下一个点。这种方式不是十年磨一剑,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集小胜成大胜,小步快跑,不断地尝试。过去,我们定战略花了半年,实施战略又花了半年,万一没对,一年就过去了。互联网发展变化快,做产品讲究的是小步快跑,把研发周期缩短,一旦做完发现没有效果可以快速调整,但这个对很多企业的运作规则也可能形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