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量暴涨,社区活跃度骤增,这是虎扑与吴亦凡公开宣战后的结果。
如今周一即将结束,吴亦凡的diss track也刚刚发布,20分钟内微博评论量已超过3万。称“争议无休止,但我点到为止”。
在这场大战中,看似互怼的背后,却并没有输家。
▲吴亦凡虎扑互怼上微博热搜
7月24日,虎扑步行街主干道某用户(黄大A)发布了一个名为“吴亦凡这全新的freestyle什么水平“的帖子,质疑吴亦凡在中国新说唱中的唱功表现,随后JRs们跟帖发布了吴亦凡称“中国风,就是skr skr”的视频,并附上其bad girl干音,顿时虎扑社区关于吴亦凡的讨论铺天盖地。有虎扑深度用户表示,“这件事出来之后的两三天,步行街里几乎是清一色的diss吴亦凡的帖子”,虎扑步行街官方微博账号甚至公开与吴亦凡及其粉丝宣战,随后紧随着发布了一波又一波明示暗示吴亦凡的各个方面的博文内容,比如#虎扑JRs评明星#,“杭州某“猪猪男”护肤品花费一月3万”等,微博粉丝也从60万出头成功涨到了如今的91万。
吴亦凡对此也发微博表示,“虎扑不搞体育来搞我?”、“diss track几天后见”。粉丝“梅格妮”们也开始反击,几乎回复了步行街所有的微博,并以每秒钟逼近500人在线答题的攻势试图获取虎扑账号。淘宝上甚至出现了售价高达百万千万的可回帖的虎扑账号。
虎扑这一波史无前例的运营操作,利弊都十分明显。利方面,是利用集体事件炒热社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里虎扑在人群中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对吴亦凡反感的直男用户加入虎扑。据虎扑步行街的对某微博用户的回复称,“用户增加40万,其中梅格妮占了1万”。
弊方面,是在diss吴亦凡这个话题上只有部分JRs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意愿,剩下有用户对虎扑官方这次的带节奏也产生了反感的情绪,表示有很多疫苗案等关系民生的大事值得讨论,虎扑却在diss一个明星,热度有所增长是真的,但并无实际意义和讨论价值。
2、上市唯艰
2007年成立以来,虎扑已获得前后多达5轮融资。成立之初,虎扑体育获得数百万美元来自汇石股权投资和晨兴资本的A轮投资。5年之后的2012年,连同海通开元和德晖资本一道,汇石股权投资持续加码,为虎扑注入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C轮融资是由景林资产在2014年7月投资的1亿元人民币,半年后的2015年1月,D轮融资落听,投资方是泉州泉晟投资有限公司,背后企业是贵人鸟,融资金额为2.39亿人民币。此后虎扑开启了上市模式,并在2016年4月8日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融资主要用途为互联网技术平台升级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虎扑的上市路止于萌芽。据2017年6月9日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发布的《证监会集中公布35家终止审查及18家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情况》,虎扑终止审查,原因是:“发行人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周转率下降,业绩波动较大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的差异较大,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存疑”。
根据虎扑在2016年4月在上交所递交的IPO招股说明书显示,虎扑发行前每股净资产3.39元,按照科技公司普遍30倍市盈率计算,虎扑市值已破百亿。但经历了A股滑铁卢后,虎扑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未获得任何投资,直到2018年1月拿到来自中金的6.18亿人民币投资,跻身体育资讯和社区领域的独角兽。
在2018年整体市场流动性收紧,科技公司纷纷寻求二级市场资金融钱“过冬”的大趋势下,尽管年初拿到了干粮,虎扑似乎也从未放弃通过上市筹资的意愿,日前对中国科技公司大开其门的港股就是对虎扑来说不错的选择,在体育类产品的领域尚未出现有力竞争。
3、运营困境
与虎扑同属于体育赛事资讯赛道的公司分为两类,一是垂直体育资讯平台,二是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但虎扑的业务并不止于提供体育资讯,app内部功能中主要的盈利点体育赛事营销、“识货”所带来的运动品牌的电商变现和游戏联运,本质上还是社区的变现。
与虎扑同样属于体育社区和资讯平台的还有懂球帝和腾讯体育。懂球帝与虎扑在业务模块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相对垂直,只做足球方面的垂直领域,并不涉及篮球、电竞和娱乐。而腾讯体育用户还是更多得将其作为资讯平台,社区氛围并不浓厚,且并未设置电商入口。
另外,虎扑管理的动域资本基金,大额入股了包括懂球帝在内的中国大部分最优质的体育创业公司,在昆仑决,超级猩猩,悦跑圈,暴走的萝莉等等平台上排兵布阵。昆仑决属于极限格斗赛领域,超级猩猩、悦跑圈主要是健身房和跑道两个场景下的个人健康管理类应用,而暴走的萝莉则是女性运动服饰品牌。
尽管在体育领域各方面加大布局,但虎扑本身的定位尚不清晰,战线尽管始终围绕“体育”和“男性”,但跨度并不算小。如今与吴亦凡的公开叫板,似乎是虎扑官方的运营策略之一,但基于社区的玩法并没有像小红书那样惊人变现效果。
吴亦凡diss track也回击称:“每天言语攻击,背后挑衅,怎么拿出点成绩?”2017年全年,虎扑旗下电商平台“识货”交易规模为20亿,全年日均订单3万单。虎扑的深度用户表示,“只验不买”是大多数人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