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汉字够用吗,为什么现在人不在发明汉字了?针对这个问题,今日头条两位作者给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学好科学走向世界的回答:
比如汉语体系的字,英语体系的词。随着新事物的增多,语言的基础量也在快速增加。人类有限的时间和需要掌握的基础词量形成强烈的矛盾。而汉语是被冲击最小的一种语言。原因就是汉语是一种高效组合语。
在现代社会一个说汉语的人只需要掌握2000个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得懂8万词。 普通使用汉语的人用2000个字就可以描绘世界,而使用英语的人至少需要8万单词。而据美国联邦教育委员会调查,美国中学毕业生七成看不懂纽约时报。而中国中学生读完四大名著完全不在话下,更别说普通的报纸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汉语体系高效组合的先进性。一定数量的汉字会组合成无数的词语,不同的词语又会组合成不同的词组。神奇就神奇在你只需要了解最基本的汉字就可以懂得组合出的词的意思。而英语却不是这个样子,每形容一个事物英语都需要创造出一个新单词。这就造成了英语单词无限量的创造,切不相关。 目前的英语单词已经超过了数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
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新词,例如英语中 ROCKET(火箭),COMPUTER(计算机),需要不停地创造。而汉语却不需要这样 ,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由于字母文字的局限性,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 火箭将成为“ 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 。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
有了新事物,英语又要增加一个新词,那么又要记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一个使用英语的人他的一辈子的时间,也就只够记忆这些单词,还谈什么发展!
那么人的一生中到底需要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呢?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就足够了,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有三万个单词,到了丘吉尔时代,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现代已经达到数百万。语言学家对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要求是应该掌握5万到25万个单词。未来,随着信息大爆炸,对英语使用者所需记忆单词量的要求还将进一步增加。而汉语使用者,无论未来信息如何爆炸,就算到了宇宙时代,掌握五六千汉字也完全足够了。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
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而汉语是最符合这样的要求的。汉语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汉语的高效组合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茨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总结历史上中国强大,未来也必定强大,这是历史的轮回!
作者见文观心的回答:够不够用?那就先要搞明白汉字能干什么用。
答:文字是思想的外化
世界上文字大体分为三种:表音(印欧语系),表意(汉藏语系),象形(楔形文字)。
不管哪种类型,都是记录你想法的工具。
比如还是猴的你喜欢一个猴姑娘,你和她说“我喜欢你”,姑娘嘿嘿一笑害羞得逃走。
第二天早上猴姑娘回想:昨天我为什么跑回家?我隐约记得有个猴跟我说了什么话?是什么来着?
然后你想了想,我说的话要是能永恒长存就好了,猴姑娘每次“看见”我对她说的话就能想起甜蜜瞬间了。
这样,你就在纸上写下“我喜欢你”几个大字,送给猴姑娘。每天早晨猴姑娘拿出来一看便知道你喜欢她。
可不巧的是,过了几天部落里来了只戴眼镜留中分的穷游文艺青年猴,这猴也喜欢上了猴姑娘,便掏出纸笔写下“爱是山长水阔,最后是你”,猴姑娘一看:哇塞!我要给你生猴子。
这时候你说:我去,我们部落文字不够用。
要我说,汉字肯定够用,是你我水平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