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四川雅安,一则视频在网络热传,幼儿园里一名小孩不停的拿凳子砸老师,老师身手矫捷一把接住。据了解是小孩吃饭不老实,被老师批评了两句,小孩便开始扔凳子。目前家长已经批评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变的调皮捣蛋呢?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安全感是孩子的基本需求,会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要是缺乏安全感,容易变得胆小、怯懦,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相反,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大方自信。
但即使是叛逆期,孩子不听话,也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要耐心说服,如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2、了解真正原因在做引导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呢?
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
总之,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3、从小给宝宝一些“规则”
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比如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对方,你想把玩具要回来。”
每一个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想法的,若是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按自己的安排去做一些事情,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命令孩子,那是没有意义的。建议多给孩子表扬肯定,少责备批评,要和孩子站在同一个级别来考虑问题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