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97653名烈士!让我们通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一起回忆抗美援朝战争中惨烈的长津湖一役。视频时间较长,1小时33分,收藏慢慢看。#纪录片冰血长津湖#
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冰血长津湖在线播放 2021冰血长津湖电影在线观看 冰血长津湖纪录片。没错,就是那个红星闪闪,出品了《地道战》、《智取威虎山》和《芳华》的制片厂。
冰血长津湖在线播放 :https://www.iqiyi.com/v_cmar28otbs.html?vfm=m_103_txsp
《冰血长津湖》是颜品、付勇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长津湖之战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该片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
《冰血长津湖》取材于史料以及众多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老兵的回忆。完整回归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入朝初期,志愿军冬服严重短缺。
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九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进入朝后,志愿军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武器装备落后,弹药不足;一是饮食问题,尤其是热食物供应困难;另外,冬季服紧张,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
事实上,为准备到国外作战,解放军总后勤部早在1950年7月就安排了东北.华北、华东军区,赶制了34万套棉衣,棉帽.绒裤.棉背心.棉质皮鞋360,000双,棉质外套各400,000件(顶.条),棉手套.袜子各700,000双。但是,由于入朝军队增多,而且形势紧迫,很多军队都来不及配齐。二百多年前志愿军进入朝的时候。朝鲜北部地区冬天很冷,而来自中国南部的御寒装备却明显缺乏,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南方军队换冬装较晚,第二,南方军队的冬服厚度、种类与北军不同,棉布棉布不多说了,也没有棉鞋、手套;第三,有的部队和官兵还没来过北方,对于寒冷的危害了解不够,部队轻装出国,有些把大号衣帽、棉手套留在家里。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六日,奉命前来中央军委视察部队入朝准备情况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第9兵团第20军官兵穿着华东地区的棉衣,身穿胶底单鞋,头戴大檐帽,大吃一惊,立即找正指挥部队运输的第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就是为了调动东北军区的厚棉衣棉帽。但十万火急的军情,第20兵团58.59师、89师基本未停,直接驶向朝鲜江边界,只有军直属部队和防卫部的60师在短短的停泊间隙中得到几个为数的厚棉衣和棉帽。
冬季服装不足,成为志愿军入朝后面临的严重问题。1950度冬季,朝鲜50年来最冷的冬季,北面的白天气温也仅为-20℃,而长津湖战场则位于朝鲜北部高寒山区,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夜间温度甚至可达到-40℃。
参与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第9兵团部队,因未配备冬装,仅配发南方军装,根本无法抵挡朝鲜的严寒;当时,战士还没有普遍穿上冬装,只穿南方军的薄棉衣;有人说,一班一件外套,谁站岗谁穿;也不人人有被褥,十几个人共用一张或两张被褥,如此严寒,士兵们得把棉被铺在雪里,大家互相拥抱,互相拥抱,抵御严寒。
冬季服装不够,非战斗人员伤亡很大,战斗力下降。第27集团军志愿军在第一天行军的过程中,共冻伤700多人。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八日,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上级报告说:“第9兵团经过近半个月的激战,部队已极度疲劳,尤其是冻伤减员非常严重。例如,79师在3日至7日的战斗中伤亡2297人,冻伤减员2157人,全师缩编为5个机炮连。有些营长、连干部都冻死了,二百八十团团长、参谋长也冻死了。当80师239团3营6连被敌炮火压制后卧倒在冰地上的时候,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剩下的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仔细察看尸体,没有任何伤口和血迹…
战士们在冰雪中坚守阵地。
一九五一年一月底,东北军区第一次后勤会议,志愿军第20军在第9兵团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二万五千名伤员,冻伤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大约一万五千人。其原因是部队“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等保暖用品尚未得到补充”。冰封的战斗很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拆开棉袜、手套、耳套等。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军百分之六十的被褥已全部拆除。”
其中,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歼敌13916人,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直接冻死近1000人,冻伤后死亡的人数已达13916人。与之相比,装备一流的美军,身穿厚棉衣,连鸭绒被,却有七千多人冻伤,数百人冻死。在影片《长津湖》中所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长津湖战役的冰山一角。
《冰雕连》并非虚构!
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称,80师239团三营六营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是令美军敬畏的“冰雕连”!这类“冰雕连”在长津湖战役中不止一个,而且有三个,分别是:第20军、59师177团6连、20军60师180团2连。二十七师二百四十二团,连队整编二百四十二师二百四十二团,整编整编被冻成“永远的丰碑”,他们至死不休!
战争结束后,人们在冰雕中连一个武士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个薄纸条。这个武士名叫宋阿毛,是上海人。有一天,他在便条上写到:“我是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就算冻死了,我也要傲慢地站在我的立场上,站在我的立场上!"
宋阿毛宣誓。
现年92岁的,曾任志愿军九兵团战地记者的张崇熙,71年前亲历长津湖战役,回忆起长津湖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张崇熙老人说:“太惨烈了。”张先生曾经向媒体讲过一个情节,当时美军被包围,他们从围圈撤退,志愿军一支连的士兵就埋伏在敌军撤退经过的路旁,准备在美军撤退时阻击。但出人意料的是,等着敌人经过,还没听见志愿军战士们的炮声。听到这种情况后,师长非常气愤,以为志愿军战士错失了最好的杀敌时机。可以等他赶到现场一看,才发现埋伏在那里的一百多名志愿军战士全都冻死了,他们仍在埋伏,用枪朝前冲。有些战士没有牺牲,因为伏击地面,身体也和地面一样冻结在一起,不能动弹,更不用说开枪了。师师长见此情形,嚎叫,才知道自己错怪了战士…
我军冬装是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我军冬服问题,引起了志愿军总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因此,中央人民政府紧急成立了东北服装厂,并命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以解决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总理每天打电话两次,催问冬服的生产与调运情况。并且亲自指示:给志愿军军服必须使用新棉.优质棉花!为何要用新棉?原本这种新棉不仅蓬松.保暖,更重要的是清洁,战场上一旦负伤,可从棉衣中抽出棉花止血。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东北地区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基地,给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服、军鞋、粮食、火箭弹、炸药等军需物资。只有东北四大城市沈阳.旅大.哈尔滨.长春,在志愿军入朝后短短的几个月里,就生产出上百万件服装,以保证前线将士的需要。
国内其它大、中城市,也广泛动员群众为志愿军缝制棉衣、棉被、军鞋。
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1951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个冬天到来之前,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已经准备好了当年所有的冬装。冬装标准也有调整。根据每人一套棉衣,一顶天鹅绒帽子,一件棉大衣(还有一些皮大衣,用现场和夜间值班哨兵),两双布夹鞋,一双棉手套。
改进志愿军冬装。
志愿军在战争实践中发现,棉衣的棉花容易滚成堆,影响保暖,容易被刮伤;种绒帽没有听孔,不利于防空袭和防炮;皮靴腰短,容易灌雪..
士兵们的要求影响了中南海经周总理的个人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迅速研究了军装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结构上进行了改进,以适应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寒冷多雪的作战环境。1951年6月22日,总后勤部发布《关于志愿军冬装风格和质量的指示》,对朝鲜战场志愿军干部、战士棉衣裤、棉帽、毛皮鞋等进行了一些改进。要点是:
(1)干部棉衣裤款式:上衣按50年款式改造,即领子改为翻领,前怀增加护胸御风御寒;棉裤是马裤式的,裤腿下端有五个扣子;扣子用铜扣和电木扣,帆线、轴线或丝线扣,达到坚固耐用的目的。
(2)士兵棉衣裤风格:士兵棉衣上身与干部棉衣风格相同。领子是直领,略高加棉花。在肩膀上加一块护肩布,用纽扣扎几条线,使肩膀耐磨;棉裤是西式裤子的大裤脚,裤脚口加一条拉带,便于系住毛皮鞋腰;前膝护膝,后胯护胯,腰带。
(3)棉帽:以50年冬戴的朝鲜军帽风格,质量要求以保暖为原则,采用毛绒、皮革、毯子三种材料。
(4)干战棉衣和帽子的棉花絮在里面。
(5)干战棉衣、裤子、棉帽面都是14磅军布,里面是12磅白布,棉花都是粗绒白花(每套棉花铺4斤半,干部和士兵都是一样的)。
(6)毛皮鞋:普通皮棉鞋为半长筒式,鞋前加宽加高,加绒毛和一层毡垫,使脚趾不夹脚不冻。靴腰高8寸。毛皮里子。帆布面。使裤脚系住毛皮鞋的腰不冻脚脖子。鞋腰一侧开口钉气眼带两条带,便于穿脱。以上干部为长筒毛皮靴。
注:《指示》提到志愿军棉衣每套棉花铺4斤半。当时国内解放军棉衣北方一般是4斤棉,南方一般是2斤到2斤半棉,不到2斤。
经过改进,志愿军冬装基本实现了坚固、耐用、保暖、防寒,更好地满足了朝鲜战场作战的要求。
志愿军棉衣改进后的棉花扎在里面。
改进后,志愿军棉衣加厚,棉帽上有听孔。
为了保证冬装不丢失而奋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直把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作为削弱志愿军战斗力的手段之一。1950年12月19日,司令员对主席的报告称:西线兵站能用的车不到300辆,运输线比第一,二次战役延长了近两倍。大部分军大衣都没运来,42军棉鞋也没运到。大多数穿棉鞋的人都破烂了。还有棉衣,被毯,被敌机投燃烧物毁掉,很多人穿草鞋,自打草鞋也没有备份,甚至有的赤脚。在冰雪中穿草鞋甚至赤脚,还要战斗,我们的士兵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特别是从1951年7月开始,美军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试图切断志愿军后方运输线。志愿军被装物资前运,季节性强,数量集中,体积大,是敌机轰炸破坏的关键目标。因此,组织志愿军的被装供应是对后勤战线的严峻考验。1951年夏装前运,由于中间环节多,物资到站过于集中,未能立即疏散,造成敌机轰炸,造成重大损失。夏装损失占前运数的30%。只有三登库区一次被炸,即单衣28万套,衬衫12万多套,胶鞋19万多双,军帽23万多顶。因此东线部队不能按时换衣服,到了炎热的夏天还不能穿单衣,只好把棉衣改成夹衣。
美军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
1951年,志愿军冬装前运吸取了夏装前运的教训,从积极防空入手,尽量缩短物资中途停留时间,改为各军回国领运和突击直达运输。在冬装完全从祖国的服装厂运出之前,志愿军后勤部队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为胜利完成今年冬装供应任务而奋斗!为了保证冬装不丢失而奋斗!1951年9月10日,司令员命令后方机关和没有战斗任务的军队应该集中所有的力量运送棉衣,以便从9月底到10月初发放棉衣。志愿军后勤系统紧张有序地开展冬装抢运工作。各特种兵组织汽车到安东自运。其余955车皮通过片面续行法运往朝鲜,然后由二线部队组织力量运往铁路运输终点,然后人们背着马,将冬装从卸货点运回部队。由于组织严密,不仅运输快,而且损失小,只占冬装143万套的0.52%。
志愿军后勤部队的女战士正在分发棉垫。
1951年秋末,志愿军比敌人早一个月穿棉衣。当身着崭新棉质军装的志愿军士兵出现在谈判地板店时,敌人的停战谈判代表们惊呆了。他们说:没想到轰炸这么厉害,你还能穿棉衣,比我们早。
1952年以后,被装前运一般采用1951年冬装前运的方式,运输途中几乎没有损失,保证了部队按时换装。1952年11月,负责志愿军冬装生产的总后勤部队需要生产部收到总政治部关于志愿军五六四部队二支队指战员的感谢信。信中说: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之前收到了你做的棉衣、棉大衣和棉鞋。我们真的很喜欢。我们必须用抗美援朝的胜利来回答祖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