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是商家多年来打造的网购促销节。各种预售低价、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口号,为消费者形成了买就是赚的心理预期。但事实证明,优惠促销很可能只是营销口号,不能太认真。在这方面,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所谓的价格优势买前最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了解一下。除非是长期跟踪调查的商品,否则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盲目跟风下单。
为了参加双11,消费者不仅要了解比奥数更复杂的全减、全礼、红包、礼券规则,还要把自己练成福尔摩斯,看穿套路。这不是消费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是消费者应该有的良好环境。对此,平台运营商首先要承担主要责任。其次,监管部门还应监控促销期间可能出现的虚假宣传、虚假促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发布的双11消费提示,确实给剁手党泼了一盆冷水。促销规则和套路复杂、直播带货好坏参半等问题层出不穷。最重要的是,根据消费者协会多年的价格监控和消费者投诉,一些商家的双11促销价格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贵的。
“双11”全年最贵,消费者找谁讲道理?首先,平台运营商应承担主要责任。根据《规范促销暂行规定》,平台发现商家在统一组织的促销中违法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相关信息记录,依法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协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这压实了平台监督商家在法律法规上的主要责任。
监管部门还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监控虚假宣传、虚假促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及时曝光。
说实话,现在很多消费者并不是真的想便宜几块钱,参加“双11”无非是凑个热闹。但消费者的信任一旦透支,就会“不买省100%”。
事实上,在此之前,相关部门也发布了相关提示:“双11”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即将到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国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地方市场监督部门发布了“规范“双11”网络促销业务活动工作提示”,旨在规范促销业务行为,有效维护“双11”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