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一村上千人欧洲挣钱回乡盖别墅 三代侨民讲述在国外的经历

2021-11-15 10:15
来源:网络

走进安徽歙县槐塘村,一栋栋西式别墅引人注目。这里又名“欧元村”,1970年代起村民陆续赴欧洲发展。村支书称,目前村里有约1000人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荷兰,从事酒店餐饮超市批发、皮具等业务。村里的小学和道路都有侨民的资助。

一村上千人欧洲挣钱回乡盖别墅 三代侨民讲述在国外的经历

村支书还透露,30年前就有人开始建设家乡小学,给家乡带来了不小的资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代侨民讲述个人悲伤。

村民潘彩遇在接受采访时村民潘彩遇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家有20多人住在意大利。她是这个村子的第一代侨民,谈到之前的经历都很感慨。

潘对着镜头介绍:我先带两个儿子出去,老公在四叔那里工作。到达意大利后,我一起在四叔那里帮忙。当时意大利允许自由摆摊。从这个摊位开始,一家人终于在外地稳定下来了。

通过自己和丈夫的努力,他们把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带到意大利发展。当时市场特别好,很多人离开家乡赚更多的钱。

这句话是第三代郑某一把黄金这句话是第三代郑某所说的,从这句话就能流露出那个时代的辛苦与拼命,如今早已苦尽甘来。

三代侨民讲述在国外的经历。

国外也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我以为是进去然后出来的。对于一直被称为高科技的国外来说,很多人的概念都是机械化的,但当时大部分都是人工制造的。

饮食习惯也很难克服。意大利的奶酪和特色食品是他们刚来的时候无法接受的。现在郑和两个弟弟在意大利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专门卖皮具批发。

对于之前的侨民来说,一开始肯定是需要打工赚钱的。工作几年后,他们开始计划离开工作阶段。他们的任务是把外面的钱带到家里消费。父母是其他农民工心中的归属。

据统计,槐塘村每年年都有数千万侨汇,许多家庭也开始建造独栋别墅,真正做到了把外国的钱赚回家。

家人不容易用汇回家的钱。

如果世界上有心疼你的人,很有可能是你的亲人。当镜头给住在家乡的侨眷时,老人说儿子每个月都会给他汇一笔欧元,几百块相当于几千块。

老人对着镜头感慨道:儿子寄回来给我用,我不会用,到时候还给他。简单的对话也可以看出家人对离家很远的亲子的思念和担忧。

儿子去的时候就是打工,炒菜洗碗在侨眷王某心中儿子赚钱很辛苦,已经不会轻易花钱了,谈到儿子也是工作了4年多才慢慢创业,王某说儿子太厉害了。

感人的凝聚力。

无论是第一代侨民还是后来的第三代侨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赚钱回别墅,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这就是乡愁。

与其他人喜欢出国的做法不同,他们让人觉得工作赚钱,建设家乡。第一批华侨回来后,立即投资了当地的槐塘小学,30多年前投资了10万元。

华侨在了解到槐塘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也筹集了60-70万资助。直到现在,在国外赚钱的槐塘人有80%在欧洲发展,资产超过100万的小老板不下100人,是皖南第一华侨村。

这种凝聚力很让人感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他们的耕耘,也不会有全家在国外工作的盛景。

自古以来就有衣锦还乡的说法。侨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回馈家乡,让网友称赞把外国钱带回家才是真本事。

如今第一批侨民已在这个村庄安居乐业,有时种菜,有时出去旅游,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老有所依,下一代也有奋斗的资本。当我们感慨人生无常时,会不会想到给下一代留下什么?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