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乌合之众的网为真的管不了吗?微博将上线一键隔离网暴模式

2022-01-28 09:50
来源:网络

最近,寻亲少年刘学州的死引发了对网络暴力混乱的大讨论。在谴责声中,一些人还提出法律难以责怪公众,认为乌合之众的网络暴力很难依法处罚。

在今天的网络舆论领域,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总有人充满敌意,张嘴骂人,难以忍受。面对无名之火和无妄之祸,许多当事人没有力量战斗。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流言蜚语来说,视为看不见,忽视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即使少数人选择坚强,他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验证和证据的困难。只有当他们累了,他们才能得到应有的正义。这种巨大的成本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间接地鼓励了网络暴徒的傲慢。

那么,“乌合之众”网暴真的就管不了吗?

网络不是飞地,法律不能缺席。针对网暴的定罪量刑,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网暴行为如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一般适用寻衅滋事罪;网暴行为如侵犯公民个人权利,通常适用侮辱罪、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司法实践中,因网暴获刑的案件并不少。比如,侮辱江歌母女的漫画微博等平台传播,一名创作者及一名传播者被判刑。至于“自诉难”等问题,从“德阳女医生遭网暴自杀案”,到“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目前已有不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实践,体现出公权力在打击网暴上更为主动的姿态。可以说,从法律法规到司法案例都在释放明确信号: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在虚拟的网络中同样如是;网暴事件涉及的人员固然众多,但只要参与其中,尤其是充当“关键角色”,就一定有证可查无法推脱。

法律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从现实来看,很多网暴事件其实可以化于未萌,而平台就是那个重要责任人。毕竟,网络平台是言论传播的媒介,也是掌握用户信息的管家,只要当好“把关人”,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弭网暴寄生的土壤。然而,在一些平台的利益公式里,无厘头、情绪化乃至偏激性的表达,能激起更多人的讨论“热情”,进而引来更多流量,提升用户活跃度。这也就决定了,在履行把关之责上,一些平台雷声大雨点小,动辄搬出“尊重用户”“人多嘴杂”等推诿塞责。这让人不禁要问:算法推送、精准营销灵光如斯,怎么一到权益保护、止暴制恶上就技术失灵了?事实上,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内容风险管控并非天大的难事,关键看平台想不想去管、想用多大力度去管。

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网络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其传播什么、引导什么很大程度上形塑着受众三观,直接关乎公共利益。换句话说,巨大的用户体量,不仅意味着金山银山,还意味着责任如山。有利益、有流量,就不管不顾;谈把关、谈责任,就大举后撤,显然说不过去。我们为悲剧付出的代价已经够多了,打击网暴是社会共识,互联网平台这个时候切莫装糊涂,要抓紧行动起来,让每个端口都成为价值出口,而非骂战入口。

网络如同海洋般广袤,但也应像星辰般明亮。铲除“恶之花”“毒稗草”,网络环境才能月朗风清。

微博将上线一键隔离网暴模式

1月27日晚,@微博管理员 发文表示,在近一周的排查中,共发现泄露隐私、造谣他人、侮辱谩骂等类型违规账号4515个,分别予以禁言30天到永久禁言的处置,并删除相关内容。微博后续拟上线“一键隔离网络暴力”模式,加强人身攻击/不友善言论识别处置,优化新闻当事人保护,确保用户安全

乌合之众的网为真的管不了吗?微博将上线一键隔离网暴模式

网友评论:#乌合之众的网暴行为真的管不了吗#刘学州遗体被火化。但把他害死的人都活蹦乱跳地在世间游走,没有忏悔,不受惩罚。他的自私冷漠的生身父母什么时候被抓被判?那些误导受众的媒体什么时候忏悔?那些落井下石的乌合之众什么时候被罚?竟然都没有确定答案。如果道德无下限,法治就必须提升惩罚的上限。依法严惩网暴当从源头抓起——以现在的技术,找到带头网暴者并绳之以法应该难度不大。无论是自媒体还是主流媒体,都不可轻饶。

#乌合之众的网暴行为真的管不了吗#

网络暴力频发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谣言的屡禁不止,而为了吸引关注和点击,自媒体成为谣言制造和传播的主力军。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了普通网民在谣言传播中产生的力量。谣言作为一种集体现象,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媒体的引导下,网民们容易对最先接触到的消息先入为主地产生“它是真理”的心理错觉,进而进行观点跟随。在不造所以媒体更应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努力破除谣言,树立网络公信力,争取成为网络舆论中的长期舆论领袖。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