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美军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他们的士兵能够吃饱穿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志愿军艰苦的作战条件。战士们一个个晚上反穿着薄棉服在冰天雪地里打仗,白天只能躺在雪地上休息,很多人甚至一睡不起。
物质是匮乏的,用来充饥的食物是从美军那缴获的黄豆罐头。在零下三十几度的环境中,豆子都冻成了冰渣,一不小心就会磕坏了牙。但即便如此,在志愿军眼中,这也是好东西,是要优先给战友享用的。
武器对比的差距更是残酷。电影中打到最后,美军的武器弹药补给源源不断,且都是最新式的武器,而我军打得只剩下几颗子弹、一颗手榴弹,摊在地上一目了然。但是即便如此,战士们也从不抱怨、从不退缩,誓要用最后一颗子弹把敌人打趴下。
所有看过《水门桥》的观众都和这位网友有着一样的感受,因为《水门桥》确实让生活在太平年代的我们知道了祖国成长成如今国泰民安,富饶强盛的模样是多么的不容易。
长津湖之水门桥 1080P资源
“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七连的最后报数,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刚刚看完《水门桥》,很震撼,水门桥比长津湖拍摄的略好,以为水门桥涉及的战斗场景比较集中,比较好讲故事,而长津湖展示的情节太宽了。而且,看完电影先别着急走,有个彩蛋很有意思。
水门桥并不是一座桥,水门是一座靠山的水电大坝的泄洪门,上面的坝体可以通行车辆 ,成为美军在长津湖撤退时的咽喉要道,因此志愿军要多次炸断水门坝顶,美军也要玩命修复水门。这座“桥”只有8米长,宽度不足4米,只能单向通车。
在多次炸断水门桥以后,美军从日本紧急加工了组合式工兵桥,使用运输机直接空投到战场,搭建了一座便桥,最后幸运地完成了大撤退。当年志愿军太苦了,火力和后勤保障都不足,但还是凭着高昂的士气、牺牲精神、爱国主义和高超的战术能力,多次炸断水门桥 迟滞了美国的南逃,给了美军较大杀伤。
在地球上,任何一支强大军队,其地位可不是靠刮彩票得来的。任何强大的军队都充满使命感和牺牲精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勇气和信念,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不仅让对手,也让世界上所有军人肃然起敬。
盲猜一波,虽然宣传时候说的是,《水门桥》百分之九十是徐克拍的,但我觉得,有两场戏很大概率是陈凯歌拍的。
一场就是伍万里抱着伍千里骨灰回家这段,很明显这个片段是对照《长津湖》开头来的,首尾呼应的两场戏,应该是陈凯歌一起拍摄完成的。
还有一场就是车站报数这里,伍万里一个人代表了整个七连,一百多人全部牺牲,这也是这部片的最大泪点。
说实话,拍文戏这块,陈凯歌还是可以的,如果他不太个人化表现和讲道理,拍的东西有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