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大于35不再算作阳性 ct值大于35不再算作阳性有意义吗?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方案(试行第九版)》,核酸检测CT值大于35不再算作阳性。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后,医务人员在实验室提取检测样本当中的病毒核酸,经过基因扩增检测核酸当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的核酸片段,核酸在扩增循坏当中被检测的信号达到预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就是CT值。
CT值越高就代表病毒的浓度越低,CT值越低就代表病毒的浓度越高。
根据有关研究,在恢复期的感染者CT值≥35时,并没有分离出病毒,密接者也没有出现被传染的状况,所以核酸检测CT值大于35不再算作阳性。
《方案》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收入定点医院,避免造成医疗机构床位紧张。
2.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修改,由核酸检测阴性改为核酸检测Ct值≥35。
3.出院后隔离14天改为7天居家健康检测。
4.核酸检测Ct值大于35时,不算作核酸阳性。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203/a354cb3151b74cfdbac6b2e909f311e6.shtml
其中两条比较引人关注:
1.核酸Ct值大于35不再算作阳性。
2.轻型患者不用住院。
核酸Ct值是什么?
鉴于我们大多是普通民众,这里不对核酸Ct的专业定义作叙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络搜寻相关介绍)。
简单地说:
Ct值代表人体内病毒含量的多少
判断新冠核算检测阴性还是阳性的标准,看的是Ct值的大小。
Ct值的数值越大,代表病毒含量较少,传染力就越弱;
Ct值的数值越小,代表病毒含量较大,传染力就越强。
也就是说,Ct值的数值与病毒含量、传染力成反比。CT值越高,就越安全。
我国一直采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准:
Ct值>40,核酸阴性;
Ct值
这次的《方案》中,将Ct值从40降低到35,
也就是,Ct值>35,核酸检测就是阴性,不再是确诊病例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明白了:核酸检测阳性的标准下调了。
国际社会对CT值的标准:
目前国际社会对于CT值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国家的标准都不一样:
美国和日本将CT值>35,定为阴性标准
台湾地区CT值>34以上,定为阴性标准。(台湾早些时期,CT值达到30就可以解除隔离了,后来才上升到了34)
加拿大大多地方的标准为 Ct 值 35。
德国,Ct值30及以上的人被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因为每个国家的检测标准不一样,所以出现了许多从国外回来的朋友,明明在国外登机前,核酸检测为阴性,但是,回到国内再检测,却变成阳性了。
中国目前执行的CT值40,是世界上最高的标准
曾有些国外媒体批评中国,认为我国设置的门槛过高,但或许正是我们的高标准,才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链接:(https://www.dw.com/zh/中国新冠测试高门槛引争议/a-60529846)
而外国的低标准,Ct值范围定得小,检测到的阳性感染者也就少了,那些阴性感染者不受隔离治疗,四处活动导致疫情不受控制而大面积传播。
现在我国降低标准为35,是与国际标准接轨了呢...
标准为什么从40降低到35?
有助于将医疗资源集中于处理那些更加需要、并且传染性较高的病人,提高我国的疫情防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