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中的所有人物都刻画得非常有力,无论是警察、高层领导,还是底层小人物和罪犯,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内核都是多样化的。
人性中的复杂性,不仅能真实地还原当时社会的面貌,而且能折射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历程,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母语家庭有关,其次是他所处的环境。
剧中高启盛,也就是高启强的弟弟,他的腹黑之道也值得深思。
1、性格敏感自卑,对他人评价高度关注
高启盛作为优秀的高材生,他不仅有头脑,而且善于思考,是推演逻辑的第一手,有超强的实际技能和敏锐的市场感受力。
虽然是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因为一些邪念,哥哥高启强为了赚更多的权力和名誉,做了很多坏事,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了不归路。
高启盛骨中自卑敏感。 父母去世早,哥哥为了养活兄妹,他从小就在没有爱情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哥哥也守了多年的腥鱼店,才维持着家人的开销。
高启盛知道哥哥的难处,即使自己在学校被欺负,也不想告诉哥哥。
他长期在“三好学生”和“出身贫寒”之间徘徊,过于被苦涩和矛盾压垮,他的内心也逐渐扭曲。
初出茅庐,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但他对市场有非常好的敏感度。
于是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冒着血债累累的风险,愣是利用小灵通为自己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虽然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但哥哥一方受到徐江的威胁,高启盛幕后策划,顺利救出人质,一步步紧逼徐江下马。
寒窗与其苦读十年,不如计划和计算清楚。 他怀疑自己多年的书是不是浪费了。
上大学的时候,他给班上的同学抄了三年的作业。 在毕业派对上,他无意中听到了。 那个同学继续为此羞辱他,充满了讽刺和轻蔑。
家庭不富裕,即使自己有学识,他也从未感受过知识带来的优越感。
本来高启盛就很自尊,经过这个刺激,直接接触到了他心中的火。
他生气地狠揍了那个人一顿。 心中的自卑感在脑中肆虐。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学习,屡创佳绩,却成了别人酒桌上的笑柄和谈资。
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敏感的人大部分时间都不幸福。 太在意了,在意对方眼中的自己是否足够。 我很在意今天下了什么雨,飘了什么云; 在意牵手的时候太冷了; 拥抱的时候不能充分接近; 我很在意会不会定期失去”。
过于在意别人的反应,高启盛很容易觉得别人嘴里的评价是完美的自己,越想越崩溃,陷入自卑的怪圈无法自拔。
2、狂妄自大,认为什么也做不了
小时候休克的次数越多,长大后越容易进入两个极端。 自尊心高而弱,容易变得自我怀疑,变得傲慢,意气用事。
高启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随着高启强在京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高家的脸终于亮了起来。
突然到来的金钱和地位,让高启强越来越傲慢。
当初有多谦虚,现在有多自负。
他声称:“所有从京海掉下来的儿子,都是我们高家的。”
他的心再也没有人看不起自己了。
名利和事业都很丰富的高启盛,无论如何都会有点浮躁。 为了弥补小灵通造成的损失,他冒险出去贩毒。
就连手段阴险的高启强也坚决反对毒品。 毒品是底线,即使一个人堕落想赚钱,也挖不了墓穴,断不了自己的退路。
但他不听,嘴上答应得很好,背后却瞒着哥哥做了不少坏事。
默先生的死多少也和高启盛先生有关。
高启盛是那样一个尖锐的人,他眼里容不下沙子。 在这一点上,他还是高启强心里受不了,不能稳定脾气。
因为在酒桌上,李宏伟激烈地对他们说:“你只不过是个卖鱼的。”
惹怒了高启,差点直接当面被他打了。
因为这件事,高启盛心里一直怀恨在心。 他总是想找个时机,激烈地回报这份屈辱。
最后高启盛拿着冻僵的鱼,一口气杀了李宏伟。
李宏伟死的时候,他特意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真的不能太疯狂。
他认为这次计划万无一失,但意外地成为警方调查事件的重要证据。
高启盛在食物链的最底层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把他当回事。
那时,谁也没想到他还有今天。
即使他成绩优异,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仍然少不了对他的讽刺和讽刺。
他开始走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达成目标不择手段,觉得这样就能得到承认。
高启盛看起来很自豪,但因为别人的一句话随时会破坏防御,让内心的防线轰然倒塌。
毕竟,高启盛还是没有正确看待自己。 如果你对自己认识不够,你很容易因为外界的中伤而充满仇恨,因为一时的赞扬而迷失自我。
这样的人,即使别人讽刺他,他也很耐心。 只能说明自己是那样的人,所以拼命否定,容易对别人的评价产生反应。
当别人疯狂地赞美他时,他会觉得这都是自己的本事,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被蒙在鼓里,看不到真相。
其实别人的看法真的那么重要吗?
降低对别人的期待感,本质上也是接近自己。
不让别人消耗自己的能量,本身就是一种正面的情感反馈。
他的傲慢、他的自尊心不也是危险的心情吗?
你对高启盛这个角色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交流讨论[无辜的停留][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