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90后第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
一般比70后、80后大幅缩短
95后的平均在职时间竟然只有7个月!
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辞职,
我正在从公司辞职的途中。
以“90后不上班”为主题进行了调查,
短短几天就收到了大量的回信
其中三分之二的90后第一份工作不到一年
60%的人裸体至少辞职过一次。
“我不想再被动地上班了
我想自发地工作和生活。
在现在的90后眼里,
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不上班,他们做了什么?
我们精选了四个年轻人的故事。
编辑周树婷
“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我就辞职了”
Joko,21岁,深圳人,精算师
第一份工作做了三个月
我本来主修珠宝设计,现在是全职精算师。
毕业后,家人以为我要去工作,给我介绍了珠宝设计师的工作,但三个月就辞职了。
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下班到晚上9点多,工资3000多元。 因为是刚毕业的新人,所以上司让我做了很多事情,留出了很多休息时间。 例如,帮同事做手头的简单工作,画三面图。
这些其实我也可以接受。 但是直到有一次有项目,正好是我擅长的,所以我个人学了很多,专门陪同工作去香港做翻译,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结果,最后一个项目发奖金的时候,完全没有我的份,连我的名字都没被提到。
我感到在公司里完全没有被重视。 自己可能也不是名校毕业的。 我觉得这样发展下去也没有前途,于是毅然辞职了。
退休后,我开始全职算命,半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每月纯利润约2~3万。
等着和客人见面的巧克力
其实我从高中的时候就对占卜和神秘学非常感兴趣。 高考结束后,我开始自己学习,申请了香港太郎馆,学习了三个月。 大学毕业后一直做占卜的兼职,当时每月能赚6000多元。
一开始,我和其他塔洛斯工作室合作,他们会给我号码。 我定期发表的话,他们会发我的工资。 但是,我也一直不想被别人控制。 之后,我慢慢学会了运营,自己在微博上推广,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
和我聊天的客人们共享着非常私密的东西。 一般不能告诉朋友和家人,只能依靠神秘学和玄学的力量。
一位常客每月向我要桃花,后来发现她在做外围,但她的家人不知道这件事。 她对父母说自己在大城市做白领。 她每月来我数桃花是因为我想知道什么时候遇到了真正喜欢的人。 她最近也存了钱,不想再做了。 她向往真正的恋爱,但担心将来的男朋友和家人会不会在意自己过去的历史。
我只把这些占卜聊天当成工作来完成,有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个18岁的女孩来找我,她说她喜欢男孩,但那个男孩是补习班的老师,年龄差距很大。 我告诉她不会有结果,但她又和我说了一个多月的话。 每次都说是新男人,其实还是那个男人。 我很忙,没有礼貌地回答她。
在最后的聊天记录中,她告诉我她去医院看了精神科医生,我感觉她处于轻度抑郁状态,之后联系不上她,微信也联系不上,我真心希望她只是换了号码
隐士牌:用塔罗里表示自省,引导他人
由此,我知道了这份工作的价值,觉得自己曾经扮演过精神科医生的角色,本质上是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上的疑问。 从那以后,我会仔细斟酌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会给客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现在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左右,其中留2个小时和以前的顾客聊天,关心他们,看我的建议对他们有没有帮助,有助于提高占卜技能。
虽然现在比上班还忙,但是每天都很开心地工作。 特别是听到客户的肯定时,我觉得建议对他们有帮助,感到有成就感。
一开始父母也觉得我应该上班,但现在看到我的占卜比上班赚得多,就不说我了。
现在很多人听到我职业的第一反应,啊,占卜师。 周围的一些朋友和魔女、神婆等开玩笑。 所有这些成见都是释怀的,因为我能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价值感。
我有很多上班中的朋友,有时不知道我上班是为了什么。 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能以自己的爱好为职业,已经很幸福了。
"我现在上班就是为了以后不再上班"
方小辰,26岁,南昌人,新媒体运营
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
我2014年大学毕业,学习了旅游管理,但毕业后没有学过任何专业。
第一份工作是学校招生,在南昌的银行,实习和工作,做了一年左右。
当时从大堂助手开始,每天
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素质低的、态度差的都很常见。因为银行规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客户投诉,所以需要一直保持非常好的态度,去门口接待服务,下了班要整理银行卡等等。大家好像以为是朝九晚五,但其实每天加班到8点是非常正常的。每天银行开门前的长队
我记得当时一个客户要插队我没允许,然后她就默默拨了投诉电话。然后因为支行也不想把事情搞大,就最终让她走了快速通道。她似乎也很深谙这一套规则,从头到尾对我就是一副不屑的神情,正眼都没瞧我一下。
当时我就感觉非常绝望。息事宁人后,我悄悄在洗手间流完眼泪然后继续工作。但那时我就很怀疑自己的工作,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取票的机器,也不被尊重。虽然当时的薪资我也很满足,但是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让我非常难受。
后来我妈生病了,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她,就离职了。再次出来工作,就是和朋友一起创业。
第一次创业是做娱乐应用场景的软件,投放在酒吧的电子屏幕等。我们一共三个人,我主要负责新媒体运营的部分。
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过得最潇洒的一段日子,没有上下班打卡,时间自由,月收入大概2~3万,还买了车。不像上班时很多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因为是自己的创业产品就会拼尽全力,加班到半夜也不觉得累,大家经常深夜一起积极讨论,推动下一步的工作进展,每天都充满激情。
小辰
虽然最后因为在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公司还是散伙了。但是这次创业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此以后看待工作也有了完全不同的思维。
为了积累更多新媒体运营的经验,我去了深圳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再次加入了上班族的大流。
工资比以前创业少了一大半还不止,但是因为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所以也接受了,一开始也花了蛮长时间重新适应上班的生活。
这份工作做了一年不到我就离职了,主要是我感觉太多加班加的没有道理,没有价值。可能因为自己创业过,不想浪费很多时间在没有结果的,无效率的事情上,希望自己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而不是老是被动地跟随着别人的决策节奏走。
然后就是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经理,目前为止做了三个月。虽然工资也没有高很多,但有更多学习和自主的空间,自己的话语权更大了,能决定的东西更多,成就感也更大。
工作中的小辰
我觉得现在很多企业的雇佣模式不一定适合当代年轻人。一个项目里,有时企业里非要人人参与每一个小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有很多外包形式,以任务制的方式去分发,让专业的人完成专业的事情,比人人都参与更有效率。
我肯定还会创业的。对我来说,上班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通过上班提升个人能力,积累更多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习别人成熟的管理方式,为了自己以后再创业做好准备。
"我不焦虑,因为我随时都有赚钱的能力"
Stephenie,34岁,广州人,自由职业
第一份工作做了4年
我第一份工作离职后,就再也没有上过班,做自由职业已经8年了。
我大学学的是英文专业,毕业后就进了翻译公司专做金融财经类的翻译,做了将近4年。职业前景很好,薪资也真的很高,但是压力也非常大,几乎天天都加班,24小时随时待命。996在我们行业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那几年就是完全没有个人生活,基本都贡献给公司了。
有个星期日,我跑去公司加班,在电梯里遇见了两个基金经理的客户,他们就背着高尔夫球杆,谈笑风生的样子。当时我就有一种非常绝望的感觉,觉得自己天天辛苦加班就是为了别人的生活在服务,就想我为什么要这样浪费自己的人生呢?
下定决心离职是一次去泰国的旅行,我在路上认识了一个也是做基金经理的大叔。当时他聊起自己的行业时说道:“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想做回老师。”他早年其实做过老师,后来为了更高的薪水,去做了基金经理,但现在退休后又觉得宁愿当初还是做老师。他这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也促使了我想真正离开这个行业和这个圈子的人。
辞职后,我就一直在做自由职业的翻译,以媒体,艺术方向为主,还会给一些酒店做翻译顾问。
月收入比不上以前上班那么多,但是和市场平均水平也差不多,周一到周五都在家工作。周末的话,周六休息个半天,剩下的时间就贡献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美食。
两年前,我和男朋友一起开了个英文的美食博客,专门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做了一年后也开始有了一些收入。
准备美食博客拍摄的Stephenie
做自由职业以后,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交社保,还买了商业保险。在这方面,我和身边同为自由职业的朋友反而会更加认真的规划,也会仔细去理财。
和同龄在上班的人比,我倒是没有觉得焦虑,因为我随时都有赚钱的能力,不担心失业。
我没有买房。因为我和男友基本观念也比较一致,并不想被房子给绑住,每个月为1、2万的房贷烦恼。加上我们还有在不同城市生活的计划,所以就不存在“要在大城市扎根”的观念。当然,还有很现实的一点,我们父母都有房子,所以没有后顾之忧。
我个人觉得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更多的是年轻人期待的生活状态和陈旧的企业管理方式的冲突,就比如一些企业好像连上厕所都要管,或者严格的打卡制度什么的。
我也不太可能再回公司上班,除非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氛围自由,制度灵活我才有可能考虑。
Stephenie在阿昌族乡村的摄影
未来我希望能去记录一些西南地区的民间美食,也想在云贵等地生活一段时间,去记录他们的饮食文化,专心把这份事业做下去。
"辞职跟原生家庭也有关系"
Kenneth,26岁,北京人,目前辞职准备读书
第一份工作做了半年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2015年毕业后开始工作,前三份工作的工作时间都很短暂。
我从北二外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去厨房做了学徒工,是家人介绍的。月薪只有3000多,加班特别厉害,占据了很多个人时间,也没有加班费,补助费。但因为我一直对烹饪有很大的热情,而且能学到很多国外食材的知识,烹饪技巧等,坚持做了半年左右以后离开了。
学习烹饪的Kenneth
第二份工作是互联网电商,做了3个月就离职了,主要是工作内容不喜欢,和经理理念也不太一致。
然后经朋友介绍,去了一家美食类电商,做电商运营兼买手。没有打卡,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挖掘美食美酒然后上线去卖,公司的同事和CEO也都是年轻人,氛围非常轻松自由,没有事业单位和大公司的条条框框。工作强度也很大,几乎是从早上睁眼到晚上闭眼之前都要和客户谈生意,但是工作内容很喜欢,离职其实是不舍的,主要是因为我决定要出国发展。
Kenneth在新西兰
我父母长期在国外搞科研工作,早就定居了国外。2016年,我也辞掉工作,只身来了新西兰,一切从零开始。阴差阳错做了奢侈品零售,一直到现在大概做了2年多。
收入很可观,但是已经感觉到了职业天花板,自己也越来越不喜欢服务类的工作。而且这边的生活节奏,有时让我感觉提前过上了养老的生活。
去年我辞去了奢侈品购物助理工作,在新西兰的工地呆了一段时间。因为我对建筑工程感兴趣,跟着师傅做了三个月盖房子的木工。
这次经历让我产生了想要继续读书深造的念头。于是我利用平时周末时间准备作品集,申请学校,最后拿到了建筑工程专业的offer。今年七月份马上就要开学了,全职读四年书,毕业后也差不多31了。
周围的朋友都说我很有勇气,但可能我父母长期生活在国外,思想也满开放的,加上我爸也是做科研的,对我读书还是比较支持的。
Kenneth的美食作品
平时我还是会花很多的时间在烹饪上,这是我最大的爱好。我也有做一点副业,从淘宝引进一些国内的衣服,小商品在新西兰卖,现在每周不上班也至少有3000块的收入,可以补贴我继续读书。
我觉得辞职也许跟家庭也有关系,有些条件好的会帮助引导孩子找到一个职业方向,而不是随波逐流去上班。
我觉得我毕业后如果去上班,我会很看重公司的管理方式和对员工的规划,完善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合理的工作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付出的时间和回报不等同我就无法接受,上班也是想要更好的物质条件去享受生活。
《未来的工作:传统雇佣模式的终结》一书曾预测:未来20年,90%的人将不再进入全职职场。
传统工作按月雇佣为基础,形成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然而,当一些人发现,自己除了做一项工作之外,还有其他工作技能的时候,就会希望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以自己的专长服务不同企业。
例如Kenneth,平日是奢侈品导购,业余是厨师,周末又变摄影师。像他这样的“斜杠青年”在90后中已经不是少数。
目前欧洲的自由职业者已接近2000万。而在英国,自由职业者大概占职业人口的15%,总数自2008年以来已经增长了35%。
传统的工作在消失,传统的“上班”概念也已经在改变。有研究预计,在2050年,全世界将有至少50%的自由职业者,也许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某天将成为少数派。
为什么上班吸引不了90后了?
在我们的问卷中年轻人反馈的辞职三个主要原因依次是:找不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工作内容没有热情,薪水达不到预期。
对于选择上班的必要条件,90后最看重的依次是:有学习成长的空间及个人表达的机会、起薪高及完善的福利待遇、自由灵活的管理方式和时间表。
其中回答的辞职原因和不愿上班的理由也五花八门,我们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类:
1、更重视个人生活和兴趣爱好
Kenneth的业余摄影作品
在调查结果中,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上班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有收入来源以发展个人业余爱好和生活,近半数对于996持反对态度。所谓”上班没有生活更重要“说的就是这一代人:
我上个月裸辞后做自由摄影了,现在想想也是蛮冲动的,但我也不曾后悔,同龄人都结婚生娃了,我既没谈上恋爱,也没挣到钱,更没做上自己喜欢的事情,图啥?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辞了!现在每天很累,但是心是自由的,很快乐! @大步流鑫,女,95后
奇葩老板天天偷看我朋友圈,看到我的朋友圈丰富多彩,不是出去旅游就是做美食,做手工,别的同事没朋友圈,他就说我把重心放在生活上,辞退我,后面又后悔,又叫我回去上班,真的有病。@浮世 ,女,后
2、稳定的工资不再有吸引力,没有认同感和成长空间也会辞职
90后生长在经济快速发展年代,家境小康的遍地都是,所谓不上班也饿不死。没有增长空间,不能体现个人价值,或者无法认同工作环境的价值观的话,90后会果断离职。他们更有勇气,也有创业的经济基础。
如若遇到工作没有上升的空间,没有学习的动力,悠闲的工作内容让我得不到提升,我就一定会辞职。 @小街,女,95后
做有违良心的事,之前在一个私人医院上班,他们让我病人打空糖空盐,果断辞职!@乖胖,女,95后
3、对陈旧管理模式的不满,讨厌无意义的职场关系和无效率加班
90后还普遍表现出对办公室政治,工作应酬等兴趣较低,而更注重效率,问题的解决,报酬和个人时间,而非无关的职场关系,无意义加班等:
某国企无休止的, 极其形式主义的党建工作,上下所有员工劳神费心。@桃子,女,95后
领导天天要求请客吃饭送礼。 @空心,女,90后
复杂的人际关系,被压制被冤枉。@沙县诗人,女,90后
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不加班的员工就不是好员工,这种道德绑架,就好像不转不是中国人这样的理念。@她们都叫我超级无敌美少年,女,90后
如果连续持续加班超过一个月,又无法调休,第二天就离职。 @小熊,男,90后
我不愿上班不等于不爱工作
然而不上班就代表不爱工作吗? 显然不是,有句话描述的很精准: “上班”是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行为。而“工作”是带有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意义。
90后对上班的抗拒其实更多是对某些陈旧的管理体制的抵抗,对自身价值的重视,对真正有效率,人性化工作的推崇。
有的年轻人辞职后过得比上班还忙,懂得自己规划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其实更是一种创造性工作的体现。
在我们调查中,65%的人都有除工作外的业余技能,且约25%有带来额外的收入。
超过半数有信心在辞职的一个月内肯定能找到和之前薪资级别相当的工作,且对中年是否可能失业并不担心。
目前大多数还是在公司打工,但是约80%都表示未来有创业的意向。
不上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未来的工作》中也给出一些预测和建议,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个人开始崛起,技能拥有者,将变得值钱。
传统社会里,个人需要依附组织生存,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个体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资源,未来每个人都可自由贩卖自己的时间和技能给不同的企业和项目,而不用被绑定在一个组织内。人人都可将自己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只要技能傍身,不怕赚不到钱。
2、企业应寻找能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按岗位职责招聘员工
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雇佣模式本是顺应了工业文明的产物。但随着互联网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按月雇佣”的单一模式必然会不适应很多新兴产业。未来企业更应该去引领工作,以结果为导向,只要能解决问题,合作或者外包都是选项。个体也可以根据需要组成松散的团队联盟,甚至组队开展合作。
3、更完善的雇佣平台
未来会有更完善的雇用平台,将项目需求和个人技能更精准的对接起来。工作需求分类将会更细化,工作目标更具体。福利待遇,疾病保险也可有自发形成的工会组织保障。
也许在未来,上班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非必选项。工作不等于上班,会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毕竟我们短暂的人生不值得因被动地上班而消耗,主动地去工作,去生活,去创造,才是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