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源
甲型h1n 1流感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目前,没有动物感染人类的证据。
2.传播途径
主要是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气溶胶传播通过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证实。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高危人群
(1)妊娠期妇女。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引起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5) 65岁以上老年人。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比流感、禽流感的潜伏期长,潜伏期1~7天,多为1~3天。 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或来势汹汹,或突然高热,或体温超过38,继发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和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性疾病也可加重。
通常表现为发热、咽痛、流鼻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腹泻。 少数病例仅有少量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一)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偏低。
2 .血液生化检测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3 .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RT-PCR (优选real-TIMeRT-PCR )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提取物、痰)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分离可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抗体检测动态检测血清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4倍以上。
(二)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
(一)疑似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 .发病前7天与感染期甲型h1n 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出现流感样临床症状。 密切接触是指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和照顾感染期的甲型h1n 1流感患者; 接触过与患者一起生活的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
2 .发病前7天内走访发生甲型h 1n 1流感疫情(病毒持续人类感染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与暴发)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症状。
3 .出现流感样临床症状,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检测病毒亚型。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
(二)临床诊断病例
仅在以下情况下进行临床诊断: 在新型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排除其他流感样症状疾病,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甲型h1n 1流感暴发是指某地区或工作场所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增长的流感样疾病,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甲型h1n 1流感暴发。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诊断病例可以安排病原学检查。
(三)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症状,同时有以下一项或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1 .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方法)。
2 .分离到新型流感病毒。
3.2份血清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4倍以上。
1.一般治疗
休息,多喝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的病例可以给予解热治疗。
2.抗病毒治疗
研究表明,该新型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特(达菲)、扎那米韦(可用于成年患者及12岁以上青少年患者)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无并发症、病情易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对于发病时即病情严重、发病后病情动态恶化的病例,感染甲型h1n 1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 给药开始时间尽量在发病后48小时以内(36小时以内为最佳)。 在容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不一定要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才能开始抗病毒治疗。 孕妇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最好尽快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