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娱乐新闻,你一定知道韩国娱乐圈最近发生了悲剧。 11月24日,韩国女艺人库哈拉被发现在家中死亡。 具体死因还在调查中,但很多人推测库哈拉很有可能是自杀。
库哈拉的死让人联想到上个月发生的崔雪莉自杀事件。 崔雪莉是韩国另一位人气女演员,库哈拉是崔雪莉的好朋友。 雪莉去世后,库哈拉在直播中失声痛哭,声称自己和崔雪莉是“非常亲密的姐妹”。
库哈拉出生于1991年,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娱乐圈,这个年龄已经不年轻了。 2008年,库哈拉加入偶像团体,同年发行了第一张专辑。 之后,出演了几个电视剧和综艺节目,2016年以后作为多栖艺人大显身手。
2019年5月,库哈拉被证实患有抑郁症,试图自杀,最终被拯救。 但这次,幸运女神再次不珍惜这位女演员,库哈拉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美丽的女性香消玉殒,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韩国娱乐业的讨论。 很多人开始反思,在这个表面风光无限的行业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残酷辛酸。
艺人自杀在韩国娱乐圈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共有30多名艺人自杀。 其中大部分是抑郁症引起的。
自杀艺人中,除今年去世的崔雪莉外,2009年张紫妍自杀案、2017年艺人金钟铎自杀案都很有名。
张紫妍的自杀揭示了韩国娱乐圈的一大幕后黑手。 当时29岁的女演员在遗书中说,她必须和30多个大人物一起睡觉,在整个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金钟铉自杀一事引起的关注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人气男团主唱死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的管理公司甚至不屑写在该集团的重要年表上,就好像这个人从未存在过一样。
如果你对韩国娱乐圈的黑材料感兴趣,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山。 本文不想说太多闲话,想从韩国娱乐业的生态中了解艺人们的情况。
在韩国成为明星并不容易。 他们十几岁就要从所谓的“练习生”开始接受恶魔式的训练。 经过严格筛选,可以让管理公司走上演艺之路。
韩国的演艺明星大多从音乐开始,他们出道的象征是被安排在某个偶像团体,按照既定的角色表演,发行专辑。 这种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了四代人。
为什么从音乐开始呢? 首先是因为韩国有完备的版权保护机制,音乐制作产业链发达,可以大量生产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次,音乐对艺人的要求很低。 因为他们不需要自己创作,只要能歌善舞、长相好、身材好,就有很大概率被包装成明星。
另外,让多个艺人团体出击也有风险分配的考虑。
偶像团体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观众。 他们总是能在群里找到自己喜欢的男神和女神,所以一个团体能吸引各种喜好的男女观众,使粉丝数量最大化。
但也正因为如此,虽然韩国艺人表面上赢得了万千宠爱,但真正支配这个行业的不是他们,而是背后的管理公司。 至于明星们,准确地说只是大公司的傀儡和赚钱机器。
韩国的娱乐产业遵循标准的流水线生产流程,是一个艺人从培养到成名,一系列宣传、策划、包装的结果。 甚至在偶像集团出道之前,公司就已经为他们安排了完整的定位方案。 这些年轻人的任务只是按照既定的脚本来填补角色。
管理公司除了艺人的培养和包装外,还垄断了几乎所有的宣传渠道。 这等于掌握了与艺人相关的所有资源,大大削弱了明星们的谈判能力。
在这个“产销一体化”的工业体系中,韩国的演艺明星们只被当作“产品”来对待。 他们在发光,但只不过是根据不同的模具浇筑的偶像。 从这个角度来说,决定一个艺人水平高低的,不是他们自身的实力和才能,而是这条“生产线”的精准和高效。
确实,比起艺人,管理公司才是影响韩国娱乐产业的关键。 在韩国娱乐业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很多资本流入。
韩国娱乐界有上百家管理公司,但和大多数行业一样,占主导地位的只有三四家。 其中也有上市公司,最高者的市场价格达到2~3万亿韩元。
管理公司掌握着这场造星运动的一切。 对整个行业来说,真正的稀缺资源不是艺人,而是这些管理公司。 关于艺人,随时都可以代替。
韩国的娱乐产业已经发展了20年。 曾经叱咤过舞台的万人迷们,如今已被遗忘,但包装他们的经纪公司还健在,越混越好。
工业体系的核心是效率,作为韩国娱乐产业最重要的“产品”,艺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生存压力。
因为,无论偶像明星多受欢迎,他们在娱乐圈的“生命周期”短则三年,长则十年,换句话说,大部分艺人都注定要30岁才能沉默,如果工业产品每隔一段时间不更新换代
例如,韩国的成年男性都需要服两年兵役,明星也不例外。 这表明明星在韩国并不算高。 在市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面前,明星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
但这对很多事业处于上升期的男艺人来说,只能算是两年的禁锢。 服兵役意味着他必须离开娱乐第一线,但一旦离开,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观众的喜好容易改变,他们随时都会被新来者吸引。
比起男性艺人,女性艺人更难生存。 即使出名了,也要忍受各种各样的偏见,比如歧视和性骚扰。 崔雪莉是受不了网友的攻击和辱骂而自杀的。
此外,韩国盛行的大男子主义也加剧了女明星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韩国是男性主导的社会。 女性在职场的地位,远远不如男性。 在很多韩国男人眼里,如果两性关系有问题,错误就在女人一边,他们永远是无辜的。 演员张紫妍自杀的教训,至今仍在给韩国演艺圈敲响警钟。
我今天说了那么多,我不是为了批评韩国娱乐业的游戏规则。 毕竟,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韩国已经成功地向周边地区出口了自己的流行文化。 这真是太棒了。
当然,我们也同情那些自杀的艺人。 他们不应该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世界的丑陋买单。 希望他们的死能给后来者以警醒和启发。
韩国的造星模式也有自己的缺点。 例如,这里几乎没有资深艺人的生存空间,所以沉淀经典作品也很难。
中国和日本有很多老戏骨和歌坛常青树,但韩国似乎缺乏这样的艺人。 这里永远是年轻人的天下。 韩国的娱乐产业是快餐式的,像麦当劳一样只提供汉堡包和可乐。 别指望在这里吃鱼翅和鸡汤。
韩国的娱乐产业追求效率优先,而制造偶像是收割粉丝的最快方法。
但就这样,韩国娱乐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间异军突起,成为亚洲同领域的霸主。 与东亚两强的中国和日本相比,韩国没有特别的文化优势,作为后起之秀,韩国的娱乐产业为什么实现了反击?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两点。
首先,韩国将娱乐产业彻底工业化,成为平台主导的流水加工工厂。 在这个体系中,平台有绝对的话语权,艺人只是管理公司和娱乐公司的产品。 不管他们放出了多少风光,总有一天会被快速成长的新生代淘汰。
这就像硅谷的IT产业,产品的快速迭代总是伴随着新老交替。 但是,与硅谷鼓励开放和反叛的文化不同,韩国的娱乐产业有东方特有的基因。 那就是集体主义。
从艺人从小接受的严格训练中,可以找到明显的集体主义痕迹。 对他们来说,加入偶像团体就等于加入军队。 艺人必须遵从公司的情况,成为设定的角色,必须按照规定的路径发展,这也是典型的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靠高压和服从来确保效率,也是中日韩等亚洲企业崛起的重要条件。
所以,韩国将现代工业文明和古老的东方传统,嵌入流行的酷玩领域,最终培育出了全新的物种。 几十年来,韩流席卷全球,大杀四方,成就了一个美好的偶像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