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叶晓彦)今天上午,北京动物园游客发现,小熊猫馆东侧新建兽舍小型肉食动物馆正式亮相,沙狐、黑背胡狼、细尾獴等9大类18只小型肉食动物已完成入住。 “十一”前,11种动物24只全部入住。 届时,游客还可以看到动物园多年未见的小型食肉动物——貘。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这座占地570平方米、会场面积258平方米的小型肉食动物馆。 会场共有11个房间,面积20多平方米至30多平方米,其中9个空间已有18只小动物入住。 黄貂鱼喜欢爬,在悬空的铁通道里玩了半天,最后玩累了躺在上面昏昏沉沉的; 沙狐还不习惯新家,屁股朝外,躺在木制兽舍的角落里蜷缩着。 赤狐比较“心大”,适应能力也最高,可以悠闲地闲逛,隔着玻璃与游客面对面……新建的会场也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大人们仔细阅读着兽舍里张贴的动物简介,孩子们则在一旁看着
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张轶卓介绍,这个新建成的场馆将入驻黄喉、沙狐、赤狐、黑背胡狼、细尾獴、花面狸、南浣熊、浣熊、蓝狐、貉、银狐等11种24只动物。 “这些小型肉食动物中,有的原本是分散饲养的,有的已经好几年没有饲养了,这些都是重新引入的。 ”张轶卓说,七八年前,一种叫貉的小型食肉动物在北京动物园饲养,这次新建了一个兽舍再次展出。 在已经入住的动物中,黄喉貂只有北京动物园。 张轶卓说,小型肉食动物馆所在地原来是空地。 为了让这些小型肉食动物被集中饲养,让游客更全面地认识食肉目动物,建设了这个会场。
这11种动物来自“五湖四海”,赤狐是欧亚大陆才有的动物,黑背胡狼来自非洲,貉曾主要分布在东亚。 为了恢复这些动物原有的栖息环境,在建造新的兽舍的过程中,北京动物园不仅为它们建造了兽舍,还结合原产地的栖息环境进行了“装修”,营造了森林、沙漠、温带草原、丘陵、雨林等8种自然环境,共计30多种植被。 沙狐来自沙漠,在其“房间”里几乎看不到植被; 黑胡狼来自非洲,“房间”里种了很多灌木。 除了生存环境,新兽舍还充分考虑了动物们的生活习性,黄喉貂喜欢爬,饲养员为此专门开辟了铁质的爬行路线; 银狐喜欢挖,饲养员专门铺设大量泥沙,想挖就挖; 沙狐喜欢在洞穴里觅食,饲养员把管状餐具摆放好,把面包虫搀进稻草里,让沙狐可以自己觅食。 “我们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动物的本能,隐藏食物,有时扔东西。 ”目前,检疫期间,“十一”前所有动物都会登场。 张轶卓说,11种小型肉食动物大多是清晨和黄昏的活跃小动物,建议游客在早上90点、下午5、6点来“看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