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埃里克h .克莱恩在《文明的崩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一书中指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青铜文明持续约2000年后突然崩溃,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大型帝国和小型王国迅速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过渡期,学者们常常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个“黑暗时代” 确实,随着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帝国的灭亡,安纳托利亚文明从青铜文明过渡到铁器文明时代。 赫梯帝国衰亡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呈现出另一种文明交流的面貌。 安纳托利亚半岛,既有延续至今的固有文明因素,又增加了一些外来文明和文化因素,此后许多文明和文化发生了交叉冲突。
根据最新的考古学证据,希族塞王国的都城哈图沙可能不是瞬间被破坏的,而是在被入侵和烧毁之前就废弃了。 据哈恰城的考古地层显示,在铁器时代初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900年左右) ),许多被遗弃的希族塞建筑物被重新利用,陶器和制陶技术也依然保持着希族塞的风格。 这时,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区开始有新的居民进入,但赫人文明的风格直到铁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900年(前550年) )才改变。
公元前9世纪到前7世纪左右,乌拉尔图王国在半岛东部兴起。 此后,由于亚述帝国、西门子、西徐亚人的多次打击和入侵,逐渐衰落。 乌拉尔图人的建筑技术风格在沿袭赫梯人传统的同时,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在宗教方面,他们把被征服地区的神灵纳入他们自己的崇拜体系。 例如,太阳神施韦尼和雷雨神特谢巴分别来自胡里人施米克和泰国苏普。 雕塑风格与亚述人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照搬。 他们同时使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但最近的研究认为乌拉尔图语和胡里语可能有一定的同源关系。
铁器时代半岛东南部和叙利亚北部兴起了几个小国,被学界称为“新赫梯王国”。 这些小国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公元前12‐8前8世纪),最终被亚述帝国征服,但保留了赫梯文化的许多传统。 新赫梯王国的国王常常沿用赫梯国王的名字,例如斯皮尔里马、穆瓦利、哈图西里等,也使用鲁维语的象形文字。 鲁维文化在青铜时代的安纳托利亚占有重要位置。 许多学者认为,希族塞人王国以希族塞人语为官方语言,但民间广泛使用的是鲁维语,许多希族塞人国王的印章都使用鲁维语象形文字,希族塞人国王斯皮尔里玛二世在鲁维语的公开碑文上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因此,结合文献和考古学证据,一些学者大胆推测,在希族塞王国晚期,希族塞王室精英并没有立即消亡,而是迁居安纳托利亚半岛东南部或叙利亚北部,随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这些新的希族塞王国
公元前8世纪末,吕西亚人兴起于半岛西南部。 他们反抗吕底亚王国的入侵,最终被波斯帝国征服。 关于露西亚人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荷马的《伊利亚特》首先提到露西亚人萨尔佩顿是宙斯和露西亚公主(另一种说法是欧罗巴)的儿子,这个神话传说表明露西亚人的起源兼具外来和本土文化因素。 希罗多德的《历史》认为,露西亚人可能是从克里特岛搬到安纳托利亚半岛的; 根据希族塞人学者的研究,“露西亚(Lycia )”的语源可以追溯到希族塞人文献中的“路加) Lukka”,所以露西亚人是青铜时代的勒坎人的后裔,勒坎人可能使用的是鲁维语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南部由于受到鲁维文化的影响,无论露西亚人的起源如何,都有可能接触到并继承了鲁维文化的要素。
由此可见,青铜时代安纳托利亚文明的一些元素延续在铁器时代安纳托利亚的中部、东部、东南部、西南部等地区。 赫梯王国灭亡后,安纳托利亚半岛没有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强大的区域性王国。 许多外来民族进入这个真空地带,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国。 这为安纳托利亚铁器时代文明的重建和转向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200 -前1000年左右,弗里吉亚人可能来自巴尔干地区。 后来蔓延到安纳托利亚半岛的西北部和中部。 公元前9世纪,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家,用弗里西亚语写文献。 弗里西亚语和希腊语一样是印欧语系。 弗里吉亚王国曾经是亚述帝国在安纳托利亚的一大劲敌。 在亚述的文献中被称为“穆什基”,之后随着西门子人的入侵,弗里吉亚王国逐渐衰落。 弗里西亚王国的物质文化对半岛的邻居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考古资料表明,公元前9世纪初弗里吉亚建筑在雕塑装饰风格上与新赫梯王国关系密切。 到公元前8世纪,弗里吉亚的制陶技术和样式已经开始向外扩展和扩散,移居安纳托利亚西部沿岸的古希腊人也受到了影响。
随着地中海青铜文明的崩溃,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的很多居民开始移民。 通过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的“希腊殖民运动”,古希腊人大幅扩大了在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定居范围。 移居半岛西部的古希腊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形成了米利班德和以弗所等著名城邦。 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出土的陶器表明古希腊人殖民运动的足迹也到达了这一地区。 通过该地区许多港口,古希腊人继续前往塞浦路斯、腓尼基、埃及等地,标志着爱琴海世界与黎凡特、埃及之间的商贸路线再次恢复。
公元前7世纪左右,吕底亚人兴起于半岛西部。 他们是本土居民,语言上属于印欧语系。 希罗多德说,吕底亚人征服了半岛西部海岸的希腊城邦,与亚述和埃及结盟,与媒体人发动了“日食之战”。 公元前546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被波斯国王居鲁士打败,王国也随之毁灭。 吕底亚的文化影响了波斯和希腊,也波及到了利比亚和意大利。 吕底亚王国灭亡后,他们的建筑传统、陶器造型和装饰风格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语言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文字再到3世纪也在使用。 吕底亚的克罗伊斯成为古希腊文人写作的重要素材。
卡里亚人也是铁器时代半岛西南部的重要民族,荷马的《伊利亚特》认为卡里亚人是特洛伊人在安纳托利亚的盟友。 古希腊历史学家认为,卡里亚人源自爱琴海的各个岛屿。 现代学者认为,鉴于希族语属于印欧语系,与希族语和鲁维语同属一个语系,卡利亚德人可能是安纳托利亚西南部的母语。 在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巴勒斯坦、埃及等文献中发现了卡里亚人的踪迹,特别是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的古埃及,卡里亚人被认为是雇佣兵。 目前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发现的卡利亚人文献很少,反而在埃及出土了很多卡利亚语——埃及象形文字的双语文献。
综上所述,赫梯王国灭亡后,安纳托利亚半岛与弗里西亚、新赫梯、乌拉尔图和吕底亚等王国,以及露西亚人、卡里亚人、希腊人等各民族割据发生纷争,各民族纷纷陷入治理的境地。 这些王国和民族不仅继承了安纳托利亚青铜时代的文明元素,而且结合自身原有的文化底蕴,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进而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完成了安纳托利亚铁器时代文明的重建。 这种文明的延续和重建模式本质上与青铜时代安纳托利亚文明多样性的特点相一致,区别在于青铜时代的文明多样性是在强大的政治实体——赫梯王国的主导下完成的,铁器时代的文明多样性是由分散的地域王国和众多民族承担实现的。
这两种文明多元化模式产生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背景下,各自对应的文明转向结果也会产生差异。 赫梯王国主导的青铜时代的文明多样性,在遭遇同时代的近东文明时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因此赫梯文明可以与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等各文明相媲美。 铁器时代的文明多样性在东方来的亚述、米底亚-波斯文明和西方来的古希腊文明面前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被动性。 因此,铁器时代后期,强大的外来势力——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进入安纳托利亚半岛时,东方化和希腊化成为安纳托利亚文明多样性的选择,也是铁器时代安纳托利亚文明“不得已”的被动选择性转向。
(作者:蒋家瑜,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