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姐
经过迷宫和丧尸的考验,《移动迷宫》系列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收官一走”。
作为三部曲的结尾,《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一次解开了四年间所有的谜题,而以托马斯为首的林间“跑男团”的成员们,也在拯救最后被WCKD带走的骨牌的同时,面临着引发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继《移动迷宫2:烧痕审判》之后,他被吐槽“竟然没有迷宫是标语牌”,系列招牌“跑龙套”也所剩无几,真正做到了既没有“maze”,也没有“runner”。
好的“MAZE RUNNER”是?
当然锅不都是电影。 原本原作就放在那里,原作也不可能无中生有。
但是,《移动迷宫3》彻底暴露了原作《美国爽文》的本质。
=======轻微的戏剧性警告===========
在反乌托邦的YAnovels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移动迷宫》和以前的同类热门作品《饥饿游戏》 《分歧者》一样,都是网红小说的原作。
《移动迷宫》系列电影基于詹姆斯达施纳的同名小说。 小说出版后,在纽约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畅销了100周。 换句话说,小说卖了两年。
这样的小说在外国的网络文学网站上有特别的标签3354ya(youngadult )。
YA小说的主角是青少年,主题多带有反强权色彩,以反乌托邦为题材最受欢迎。
根据YA小说改编的电影最高峰作品是2013年的《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凭借当年的力压《钢铁侠3》获得北美票房的年冠。
但是,《饥饿游戏2》在大陆的票房成绩不理想。 只有1亿7600万人民币。
《移动迷宫》系列的票房成绩也不俗。 第一部以不到4000万的成本,取得了全球近3亿5千万人的票房,作为该系列的第一部可以说是光明的,因此续集被提上了日程。 《饥饿游戏》大获成功后,《移动迷宫2》的投资翻了近一倍,虽然最终票房并不理想,但也有近3亿的成绩,至少没有亏损。 由此可见,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都很吃这一套。
但是,如果你多读这种类型的小说,你会发现,即使设定上有些巧妙,通常也不可能仔细推敲。 特别是以纯粹的反乌托邦为题材来看,真是缺乏思考。
举一个例子。
在《移动迷宫3》,WCKD终于明确了为了开发对火炬病毒的解毒剂,打算牺牲托马斯等免疫的年轻人。
但是,正义的主角托马斯为了拯救挚友米诺,不仅冒着同伴的生命危险,还让很多无辜的群众承担了风险,——到底是谁是小人呢?
《移动迷宫3》显然不打算深入探讨“拯救朋友还是拯救世界”的问题。 无论如何,男主一定在做正确的事,站在男主对立面的一定是小人。
这种简单的恰恰相反的脸书化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连国产网络文件都似乎不屑一顾,堂堂好莱坞却乐在其中。
可见,美国人的思维还是简单直线的,不像中国人那么绕圈子。
这也不足为奇。 这样的作品本质上是青少年读物,吸引低龄粉丝,也知道别人瞧不起孩子,所以存在种种不合理,即使各种青春无敌,也没人会去深入研究。 毕竟是面向青少年的小说,孩子们的世界观还不完善。 你能期待喜欢的东西有多深吗?
《暮光之城》正是最标准的网络爽文。 电视剧单调的狗血,是中二的爱死的一群人,因此,让——容易读懂就像馒头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好,这张嘴的你来找我。
正如上文所述,《大逃杀》以反乌托邦题材为题材,总显得缺乏思考,主题也流于浅显。
换个角度看,虽然是以生存为题材,但由于身上有男性的光环,煞费苦心描绘的大场面看起来很小。
美国的生存片,基本上停留在中二的水平,男主往往靠信念和人格的魅力来攻克难关。
当初《移动迷宫3》之所以受到好评,我想是因为巨大的机构设置还很新颖,不断变化的铁壁和高速移动的机械怪虫,紧张刺激了“迷宫逃脱”,节奏很快,看起来就像扩大版的《移动迷宫1》。 经过反复悬念的刻画,主角团的成员个个性格鲜明,第一部作品成为同类电影《CUBE》 《分歧者》中最好的开场作品。
最初的IMDb得分一度变成了8。 你能相信吗?
离开新米村,本想今后挑战更高级的怪,但第二部就这样毁了。 自从主角团成功“翻墙”来到外面的世界,难度下降后,对手从杀人迷宫变成了丧尸。
幸运的是,第二部分还有晚期的废土景观,主角团在荒山野岭和废城市之间跑酷,很有看头。
结果到了这部作品,索性连跑酷都没有了,主角的出入都要上车。
连大灰机都有,天无所事事。
而且托马斯无论走到哪里都叫朋友,这种人格魅力也在大声地向外散发。 老朋友有一只手,在新朋友路子野,连被称为安保一流的反派核心实验大楼也可以自由来往。
最让人心烦的是,作为科幻冒险片,主角面临的最大危机,竟然是与人接近,碰壁中了一枪!
纵观整个电影,前作中积累的惊悚元素和让人无法呼吸的紧张感已经消失。 唯一刺激感官的只有在隧道里被丧尸们追赶的——,但在经历了第二部《高楼追击》后,这种程度的儿科无法满足观众的食欲。
观众:我错了。 你不应该讨厌第二部分在这样的大楼里跑酷。
这个题材的典范和标杆是深作欣二导演的日本电影《饥饿游戏》。 近20年前的作品用事实证明,特殊效果仿佛无力一般,营造出紧张感。 电影的最后,主人公生还了,虽然不能说是刀割不断,但有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仅生存难度很大,《大逃杀》年还对人性进行了试探,避免了这种情况成为常见的血浆片,让人看了之后也会产生思考。
《大逃杀》最后一幕感动了无数人。
反观《大逃杀:挽歌3中川典子跟北野的梦境》。 让头顶发光,张开金手指,即使被击中要害也不会死,免疫能力也很好,会全盘接受一切危机……托马斯不就是教科书式的爽文男吗?
从左到右:无免疫、高级免疫、低级免疫。 托马斯:我们不一样。
套路也分好套路和恶俗套路
YA小说的主题原本涵盖科幻、悬疑、浪漫等诸多元素,但“反乌托邦”题材一直备受青睐。
同类作品数量爆炸,写得如何精彩,不亚于在推理小说中找到前人不曾企及的精妙。
令人遗憾的是,像《移动迷宫3》 《移动迷宫》这样火爆的吸引美国粉丝群的网红小说,几乎可以用同一个词来概括其剧情。 主人公发现自己被骗了,正要逃跑,但之后,发现自己被更大的陷阱骗了。
这个类型是典型的网络爽句型,被拍成电影的是典型的中二偶像电影。
但是,路也有好的路。
例如在《饥饿游戏》中,托马斯冲进迷宫救出了阿尔比。 那是男性人格最耀眼的一次。 天赋不济,顾不上想大是大非,按照身体本能行动,但他比用《移动迷宫1》入侵WCKD大本营拯救米诺更像英雄。
但是,这个系列后来越来越少看到这样的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无脑段。
在去年0103010强行煽动梅林,让观众热血沸腾之后,0103010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在系列的最后阶段也成功地煽动了人气角色,最后甚至还祭出了“杀遗书”和恶俗老梗。 我们认为,这种廉价的催泪手段必然要经历一堆球迷引发海啸的讨伐。
除此之外,反派弱鸡的弊端也很明显。
作为一个高智商的精英反派团体,WCKD被托马斯和他的草台班抢了飞机抢了火车,最后被人用锅运到大本营。
这么大规模的反体制组织,在护送实验体的时候,如果每节车厢多放几个人的话会死吗?
而且,也许是摊子太大,最后没能顺利结束,为了减轻主角团的负担,反派核心团队的主力研发人员要么是忠装反,要么在关键时刻迅速清白回到正义阵营。
唯一顽抗、坚持不投降主角的,只有詹森——无力的智商,比《移动迷宫3》第七季更让人无语。
小手指在电影中有李运营商(《王牌特工:黄金圈》 )式的无力感。
因为归根到底,小说作者在描写主角时笔杆子较弱,要通过弱化反派来体现主角高大伟光正。 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对方的强大才能凸显主角的强大。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让人们对主角的能力产生怀疑。
改编也分优秀改编和辣鸡改编
著名的网络小说因其广泛的大众传播基础,被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改编,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的中国也数不胜数。 然而,电影改编最终往往以飞赴街头告终。 没有其他理由,就是改编不力。
其实在这一点上美国也没有做得更好。 大热的反乌托邦题材网络小说,无论是《移动迷宫3》还是《权游》,原作本身都很幼稚,改编成剧本后水平更高。
《潜伏》确实在当时创造了很好的改编率。 被认为“成功地吸引了没有读过原作的观众”,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饥饿游戏》年原作最大的改编是如何逃离迷宫。
托马斯利用迷宫的移动杀死了机器怪虫,然后利用怪虫体内的装置打开了通道。 这个设计非常出色,充分体现了托马斯的存在价值。 只有他晚上有机会进入迷宫,杀死奇怪的虫子。
不知道为什么,幕后组织一定会在自己做的坏事上写名字。
反过来,托马斯只是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整体上说服力不足。
但是,这种精彩在改编成第三部后也消失了。 特别是最后的不可思议的喜悦和happy ending的气氛……编剧忘了世界末日还没有过去吗? 开发疫苗的人已经死了吗? 就这样把一小撮带抗体的年轻人藏在世界的角落里结束吗? 原作虽然很烂,但总之囫囵吞枣地理解了“男性基因救世”这个词。 推翻了电影般的乌托邦,大家快乐地等待死亡的结局怎么样了呢?
说起来,就写爽文而言,我们中国的网民是鼻祖。
据说起点爽文在国外很有市场。 很多欧美网站都把中文网爽文翻译成英语。 有时,忠实的读者们也会每天下午追在后面哭着要求更新,给译者颁奖。
国外网友在天朝网文上建立了专用的搬运网站——。 好像不太清楚武侠和武侠的区别。
我们日常都讨厌起点晋江。 幻想中的修真和网络小说都是人渣,改编的电视剧更是让人不能用痛苦的眼光去看,但熟悉墙外的世界后,你会发现欧美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分歧者》 《移动迷宫1》,品味也不比我们高。
即使披着反乌托邦的外衣,内里终究是男主人打破邪恶力量的藩篱,不断提升等级,最终打倒邪恶势力的套路。
既然都是爽文,谁也不能讨厌别人。
不同的是,他们可以拍更多的电影,但我们这几年的IP电影是一个接一个拍的。 (允许转载)
本文是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