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很多回答,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倒觉得这样说并没有滥用。 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就要有收集这些问题的畅通渠道。 否则,“将权力关进笼子”就是一句空话。
首先谈谈什么是12345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的表达,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直接面向企业和大众、反映问题建议、推动政务服务问题解决的重要渠道。 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有效利用政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督考核、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正如上面的文字所表达的,12345直接面对企业和大众,这就是拉近公众和政府的距离,建立联系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使政府更容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真正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12345会有被滥用的感觉呢?
其实,我认为这显示政府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曾经这些所谓的热线电话说是五花八门,分门别类。
以下是一定程度上的回答:
1、12345当地政府一切投诉,俗称市长热线
2、12320卫生局医疗机构投诉、医疗纠纷、安慰剂投诉举报
3、12358发改委价格索赔
4、12369环保局污染投诉、噪声污染、灯光污染、环境污染等
5、12398电监局电力投诉
6、12365质监局质量投诉
7、12333劳动局关于劳务、劳资纠纷的投诉,不支付工资,不保障劳动权益
8、12316农业局三农问题投诉
9、12350安监局安全投诉
10、12319市政管理委员会市容投诉,有的地方叫城市管理
11、12313全国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统一专用报警电话
12、12380组织部干部用人投诉
13、12388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及反腐败投诉
14、12366税务部门纳税咨询投诉
15、12336国土部门违法用地投诉
十六、12390出版署盗版投诉
17、12318文化局文化活动投诉
18、12395海事海上救助
十九、12338妇女维权
20、12348法律界人士法律服务,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21、12368法院立案审理咨询,俗称在此申诉,可以提起诉讼
22、12396科技部门农村科技服务
23、12309检察机关通报
24、12319建设单位供热、公交、供水、燃气、建筑行业等咨询服务
25、12349社区,家政服务
26、12321工信部垃圾信息通报
27、12335商务部海外商务投诉
28、12340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
29、12351工会会员维权
30、12360海关和海关服务
31、12361儿童慈善捐赠
32、12371党员咨询
33、12377互联网违法举报
33个电话,还记得吗? 总之记不住了。 如果你记不住,这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
在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改革意见如下
加快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民用热线整合。 到2021年底,各地区建立的政务服务民用热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的地方接站政务服务民用热线将实现号码服务,各地区整合的政务服务民用热线将开通至“12345政务服务民用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 语音呼叫号码为“12345热线”,同时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热线受理和后台处理服务的密切配合,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处理和处置,方便政务服务
由此,12345的定位是整合各条热线,成为各部门的“总呼叫”,我们以后只要记住12345这个电话就可以了。 其具体职责是受理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回答公众咨询,在不替代部门职能的前提下,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
在12348法律咨询热线工作的经验表明,很多电话都是12345直接转接,或者是12345的电话负责人推荐的。 这些问题大部分是法律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以前,如果我想反映问题的话,必须弄清楚我的事情是谁在管理,然后再想办法找到联系方式。 现在有12345这个总顾客服务。 之后,我只要把问题反映在12345上就可以了。 他们根据我反映的问题分发给有关部门处理的想法完全没有问题。
我的问题不能解决。 不能怪自己没有能力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吗?
当然,12345对政府来说只是一个工具,使用好这个工具就可以解决问题,使用不好就有可能损害政府的信用。
想要成功使用12345这个平台,客服人员、相关部门员工的能力非常重要,他们是否愿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往往决定着群众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在信访处值班工作的经历。 我听到隔壁的信访接待人员对来访者说。 “你怎么又来了? 不是去省里访问了吗? 你还要来这里做什么?”
我听了也不舒服,更不用说当事人了。 访局值班的一天,我接待了来咨询的三个人,分析资料,提供法律建议,很好地处理了他们的信访问题。 他们对别人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如何处理。
遇事推搡、没有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也是新冠灾祸三年来暴露出来的、许多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