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3.9%,海岱谈|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3.9%,咋回事

2023-03-15 12:27
来源:网络

评论家王学钧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新数据成为了热门话题。

据统计,过去五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总体稳步上升,2022年增长到36.7%,创五年新高。 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科研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

正如两会代表委员所说,这样的统计数据真让人高兴。

可喜的是,总体上,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步上升,企业发明专利已经可以产业化近一半。 令人担忧的是,大学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太低,辛苦创造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沉睡了。

考虑到中国的发明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大学是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中国大学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如此之低尤其难以接受。 要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已经超过50%,有的甚至高达80%。

我国大学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如此之低,似乎与以下几点不无关系。

第一,可转换性不够。 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能够被有关企业采用并转化为具体的经济效益。

但很多高校,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申请发明专利都是为了评估作用、争夺资源,并不考虑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 有关部门也没有受到严格监管,搪塞了很多缺乏可转换性的专利申请使之通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在给大学的发明专利“注水”是一样的。 如果发明专利的是“水”,那么无人问津是合情合理的。

其二,孵化力不够。 有专家认为,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低与“卡点”难以突破直接相关。

大学的科技成果从一个想法到原型的开发成功,通常都有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撑。 在此阶段,科研人员可以依靠岗位和团队的力量,完成攻防,通过样机验证理论、方法和算法的效力,验证原理的正确性和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但从样机到小规模应用测试阶段,投入和风险巨大的——可能会发现样机成本过高、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市场尚未培育等问题,需要对样机进行优化和再开发。

如果没有更多的外部支持,仅靠高校现有资源,发明专利很难完成这一孵化过程,将吸引企业实施“转型”。 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一必要的孵化过程没有更多的外在支持。

其三,推送效果不理想。 虽然许多发明专利具有充分的转化性,但产业化可能性仍然不理想,没有推力也难辞其咎。

俗话说,酒的香气也让人害怕胡同的深度。 然而,由于现有政策没有明确界定高校发明专利的权利主体,没有足够专业的经纪人和中介机构架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高校发明专利往往并不执着于寻找“对口”企业,相关企业也能准确把握相关高校相关专利信息实施“转化”

先哲有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 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 我知道了问题在哪里,接下来该怎么办。 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新闻发布频道:只要在市场上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博APP“齐鲁壹点”,全省600名记者就在网上等待发布。

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3.9%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