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已非常普遍,在年轻人中更是如此,随着这一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子设备的使用成为睡眠的一大影响因素。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病率高度相关。睡眠和手机若要两者选其一,您会选择哪一个呢?调查发现,青少年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推迟睡觉时间、缩短总的睡眠时间、推迟起床时间、增加失眠的风险。★ 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光会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等功能,但对光特别敏感。研究发现,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使褪黑素水平下降,破坏睡眠深度和睡眠结构,使得入睡难、睡得浅。警惕睡眠质量受电子设备影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已非常普遍,在年轻人中更是如此,随着这一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子设备的使用成为睡眠的一大影响因素。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病率高度相关。
睡眠和手机若要两者选其一,您会选择哪一个呢?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们来聊聊电子设备对睡眠的影响。
电子设备对睡眠时间的蚕食
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但是,电子设备的使用会在不知不觉间蚕食我们的睡眠时间。
工作的任务、课业的负担、一系列电子设备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娱乐项目,这些都成了我们“牺牲”睡眠时间的理由。
调查发现,青少年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推迟睡觉时间、缩短总的睡眠时间、推迟起床时间、增加失眠的风险。
而且,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常常没有固定的起止时间点,容易导致整体睡眠时间的不固定。这对于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十分不利,影响生物钟的稳定。
睡眠的时间不足,不仅仅是第二天困一点、眼圈黑一点、反应慢一点,长此以往,还会对健康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带来躯体和精神的双重威胁。
电子设备对睡眠质量的危害
★良好的睡眠状态,应当能够较快入睡,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睡眠过程中也不会频繁醒来,不会被多梦困扰。
★ 拥有好的睡眠质量,才能保证第二天醒来后精神饱满,没有嗜睡、乏力等现象。但是,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危害睡眠质量。
★ 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光会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等功能,但对光特别敏感。研究发现,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使褪黑素水平下降,破坏睡眠深度和睡眠结构,使得入睡难、睡得浅。
★ 而且,电子设备上的各种信息或者娱乐,可能会带来兴奋、恐惧或焦虑等情绪,使人难以入睡。
★ 研究发现,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不仅会降低睡眠质量,而且使用的时间越长,睡眠质量就会越差。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成为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下定决心,我的睡眠我做主
早睡早起,养成规律作息习惯
做到每天在相似的时间睡觉和起床,要有相对固定的睡眠时间表。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至早晨6点。如无必要,不要熬夜。
自我控制,限制电子设备的
使用时间
有意识地减少睡前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或者设置一个时长,一旦达到使用时长,就停止使用。还可以尽量使自己睡前处于一个没有电子设备的空间。
放松情绪,保持睡前心境平和
睡前应尽量保持身体和心情的放松和平静,要避免睡前浏览引起情绪波动的内容。可以选择看看书,听听舒缓的音乐。睡前一小时就不应再使用电子设备了。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郭丹
警惕睡眠质量受电子设备影响相关阅读:
睡前玩手机的危害,可能远比你想得更严重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睡前玩手机8分钟,会让大脑持续兴奋1小时。医学研究发现,视网膜的内生感光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蓝光8分钟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造成生物钟的混乱。
被调查者中70%的人承认自己有报复性睡眠拖延症。专家提醒,睡前过度使用手机,会使人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延迟等问题。
睡前刷手机为什么睡不着?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发现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入睡难、睡眠质量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白天的工作生活,长此以往,会增加睡眠障碍风险。
1、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抑制褪黑素合成
蓝光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合成。褪黑素是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在夜间分泌时,能帮助身体在睡前放松。褪黑素被抑制会让人迟迟无法入睡,从而减少正常睡眠时间。
2、思维过于活跃导致入眠时间推迟
睡前看到的内容,无论是糟心的还是开心的,都会延长你入睡的时间,从而推迟快速眼动睡眠的到来。这些情绪可能让你几个小时盯着天花板,清醒无比。研究发现令人兴奋的暴力电子游戏会提升心率,使人难以入睡,并损害睡眠质量。
报复性睡眠拖延症白天的工作和学习已经疲惫不堪,晚上躺在床上,却不是立刻睡觉,而是刷起手机到深夜,很多人大概都这样干过。
明明可以睡觉,却偏偏选择熬夜,这种行为被称为“报复性睡眠拖延症”。根据相关研究,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心理补偿,来对抗白天承受的压力。
一般来说,白天工作压力越大,越是经常压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人,越容易产生报复性睡眠拖延。人群中,女性和学生最常见。
不过,报复性睡眠拖延症虽然给人一种“生活控制权”的错觉,但事实是,睡眠时间减少会导致决策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并没有任何积极效果。所以,还是按时睡觉,科学地调节压力和休息吧。
改善报复性睡眠拖延症,可以试着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或将睡前时间安排为读书、冥想、拉伸等有助于神经放松的活动。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