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走出京东自立门户的京东金融何时IPO再度成为媒体议论的热点。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络上有关京东金融上市的种种猜测和计划都是不实信息,目前京东金融还没有上市计划和时间表。”实际上,并没有人怀疑京东金融具备上市的实力,争议在于估值。那么,自立门户之后的京东金融到底价值几何?京东金融目前并没有披露详尽的财务数据,可供分析人士测算其估值。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京东金融的公允价值应该介于众安保险与蚂蚁金服之间,估值应该在1000亿元级。截至2017年7月底,京东金融累计服务超过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用户。京东拟分拆两公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已完成交割,京东金融的财务数据将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走出京东自立门户的京东金融何时IPO再度成为媒体议论的热点。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络上有关京东金融上市的种种猜测和计划都是不实信息,目前京东金融还没有上市计划和时间表。”实际上,并没有人怀疑京东金融具备上市的实力,争议在于估值。那么,自立门户之后的京东金融到底价值几何?
京东金融
千亿元估值依据
京东金融目前并没有披露详尽的财务数据,可供分析人士测算其估值。不过,参考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估值进行推算,京东金融的估值应该在千亿元级别。这一推算基于两个重要参照——其一,是估值高达4000多亿元的蚂蚁金服;其二,是近期因申请赴港上市而备受关注的众安保险,其此次IPO估值不低于90亿美元(约合610亿人民币),有媒体称其上市后估值将达千亿元人民币。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京东金融的公允价值应该介于众安保险与蚂蚁金服之间,估值应该在1000亿元级。
事实上,深入剖析对比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和众安保险三家的业务特色和发展战略,给予京东金融1000亿元的估值,并不为过。
从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看,蚂蚁金服凭借先发优势规模领先(支付宝2004年就已问世,而京东金融2013年10月份才正式创立),但从最近一年双方的表现来看,京东金融在战略层面推进得更快、更敏锐。京东金融如狂飙突进般完成了从“宇宙行”工商银行到招商银行,再到亚联数据、山东城商行联盟和广东农信的合作签约。而蚂蚁金服在与建行宣布战略合作之后,似乎至今没有产品落地。蚂蚁金服目前的战略重心依然是在个人用户端,真正融入传统金融体系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再看京东金融与众安保险,京东金融目前有九大业务板块,涵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农村金融和金融科技,实现了公司金融和消费者金融的双重布局,确立了金融科技的战略定位。截至2017年7月底,京东金融累计服务超过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用户。其中,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业务在2017年收入取得了近200%的同比增速;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京东体系外客户营收增长超过300%;支付业务的外部活跃商户数实现增长40倍;结构金融业务累计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达450亿元。而众安保险只有一项保险业务,且业务规模在保险业内排名并不高。
京东金融新一轮融资
不会太远
在京东金融不到四年的创业历程中,只有过一轮融资,就是在2016年1月份完成的A轮融资,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彼时,京东金融的估值为466.6亿元。时间过去了一年半,京东金融的业务规模翻了不止一番,而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商业模式上从1.0到2.0的迭代升级——在商业模式1.0时代,京东金融用技术帮自己做金融业务,而到了2.0时代则是用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做金融。这是一种质变——从单维度的业务模式转向服务金融机构的平台模式。
曾有人质疑京东金融何以迟迟没有进行第二轮融资,是否业绩表现差强人意?有业内人士分析,其逻辑在于,京东金融正酝酿走出京东,走向独立,如果在这样的时间节点继续引入外部股东,会造成分拆难度的加大。如今,分拆彻底完成,京东金融正可轻装上阵,大展身手。
据本报记者了解,很多机构投资者正与京东金融沟通、交流,谋求第二轮进入京东金融融资的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京东拟分拆两公司相关阅读:
京东金融即将完成私有化,对标蚂蚁的它还要追多远?
第一财经从多名交易人士处获悉,从京东集团拆分出的京东金融将于近期完成私有化交易,估值500亿元。
去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宣布启动对京东金融的股权重组,使其变成内资公司,便于开展某些外资被禁止参与的金融业务,并“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
正如此前36氪分析,这暗示京东金融计划登陆国内A股市场。对于此次融资,一位接近的交易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根据计划,京东金融在上市之前还将进行至少一轮融资。
一位京东金融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次私有化的目标主要是希望在保留控制权的前提下,引入中资股东,尤其是国字头资本,“意在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短期内便于发展业务,长期来看也是为上市考虑”。因此,这轮私有化估值较A轮的增幅不大,主要是引入新的国内投资人买老股转架构。
京东金融选择资方的逻辑与蚂蚁类似。两家不管是从出身还是运作逻辑,都十分类似,同样是从电商中衍生出来,演变成一个业务量逐渐庞大部门,最后从集团中剥离。
京东金融对标的显然是蚂蚁金服,不过无论是从诞生还是独立运营的时间来说,前者都要比后者晚,那么,若京东金融想要对标蚂蚁,它要追赶的路有多长,它目前的优势又在哪里?
估值相差八倍
从估值上来说,就能看出京东与蚂蚁目前的还不在一个体量上。
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2016年1月完成总规模66.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A轮融资估值466.5亿元人民币,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
同年4月26日,蚂蚁金融服务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中投海外、中国人寿、中邮集团等。创下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公司估值已达600亿美元。
466亿元人民币(约合76.7亿美元)和600亿美元,蚂蚁金服的估值几乎是京东的8倍。
从营收上看,据去年5月曝出的一份蚂蚁金服的财务资料显示,2013-2015 年,蚂蚁金服营业收入分别为 71.26 亿元、135.50 亿元、249.94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87.28%;净利润分别为 24.19亿元、33.67 亿元、48.75 亿元。此外,有媒体按阿里财报以及蔡崇信在电话会上透露的数据计算,蚂蚁金服到2015年3月31日的季度净利7.1亿元;在2016财年净利约30亿元,2015年净利为44.5亿元。
至于京东,根据此前曝出的一份京东金融融资文件显示,京东金融2015年前3季度营收一共为12.58亿元,净亏损为6.77亿元,净亏损率为53.8%。至于增长速度方面,据京东金融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透露,2016年,京东金融交易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但仍在亏损;希望能在2017年扭亏为盈,并在三、四年后上市。
即便2015年4季度增长率有200%,京东金融2015年的营收仍只有蚂蚁的九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在盈利能力方面,目前仍在亏损。不过,按照蚂蚁最近买买买的速度和双十二的烧钱大战,其2016年很有可能也在亏钱。
目前的差距也许不一定意味着未来即将如此,刘强东也在开年大会上说:“2006年我们拿到融资时,行业第一是我们的60倍大,到了2012年依然比我们大10倍以上。但到了去年2016年,在B2C领域,京东与第一名的差距已经不到两倍。”
如果后来者的增速足够强劲,时间业务会抹平,两者之间的差距。我们来看看,两者的板块发展潜力。
业务架构与营收组成
此前,京东金融分为五个板块,但在调整之后,目前,京东金融调整为八个板块:
京东金融业务板块(来源:第一财经)
而根据此前曝光的的融资计划书,支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财富管理业务分别占其201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的50%、22%、18%和5%,据36氪此前分析,其中支付业务主要构成是2012年收购的线下收单机构“网银在线”,因此支付所占的这50%的营收极有可能来自于传统线下收单收入。据其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消费贷款、商业贷款和供应链贷款余额分别为197亿元,5亿元和101亿元。
至于蚂蚁金服,根据去年5月曝光的财务资料,其业务版图如下:
其营收主要来源于支付业务、理财业务、融资业务、保险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2015年,支付业务总营收的64.4%;融资业务(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服务)占总营收的23.75%,理财业务占8.8%。保险业务更是从无到有,2015年营收4.13亿元,总营收的1.65%。
从2016年开始,蚂蚁金服主要业务将向理财和融资业务转型,这两部分业务将成为蚂蚁金服新的增长点。
支付宝营收变化
可以看到,两者的业务组成有点类似,最大头都是支付,其次是提供给个人和商家的贷款,第三则是理财业务。
京东金融的发力点与短板
虽然双方的应收组成类似,但具体到某业务板块而言,京东如果想追上蚂蚁,似乎要追平的市场份额甚至是牌照数量,也仍有差距。
发力点
1、京东今年喊出了大支付战略的口号,支付作为入口,蚂蚁正挟此入口优势已给商家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京东不得不计划烧钱抢占份额。
2、除了支付之外,京东接下来的一个业务重点也是信贷领域。目前来看,京东最大的亮点也的确在于其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在消费金融方面,除了自有的电商场景之外,它也在不断地扩宽线上线下的场景,投资了不少与房和车有关的消费场景平台,同时也在渗透农村金融等传统银行覆盖较低的领域;供应链金融方面,由于京东拥有大量的供货商,有利于其获客和控制业务风险。
3、证券业务往往为巨头所忽略,但京东最近动作不少。据一财统计,京东金融在半年之内密集上线了大数据消费指数、量化平台、ABS云、京东股票APP四个证券产品。
短板
1、移动支付市场上与支付宝份额差距太大,扳回难度颇大,京东也承认支付是其短板。目前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的份额共占超过7成,京东支付希望通过与银联合作搅动格局,同时还推出了利用NFC技术的京东闪付,目前效果还不明显。
2、京东第二个明显的劣势在于其牌照,目前,京东金融已拿下支付、小贷、保理、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多个资质,也在西安入股了一家金交所,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含金量更高的仍未到手。在今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就明确表示京东金融未来要进军银行和保险,现在正在申请,若其想把盘子做大,甚至上市,牌照的欠缺莫不是很大掣肘。不过后面几个领域,双方目前也都还没有明显的成绩。
京东若真的想超过蚂蚁,即便支付靠烧钱能拿下一点份额,长期来看,牌照仍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