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南方+客户端消息,2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记者发现,包括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内的主席台上的人员戴着口罩相继入场,落座后即取下口罩。发布会是室内空间,钟南山和其他专家为何没戴口罩?对普通民众而言,有哪些场景可以不用戴口罩?实际上,根据《广东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2号通告,普通民众在几种场合都可以不戴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钟南山:条件允许可不戴口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南方+客户端消息,2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记者发现,包括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内的主席台上的人员戴着口罩相继入场,落座后即取下口罩。
发布会是室内空间,钟南山和其他专家为何没戴口罩?对普通民众而言,有哪些场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发布会场内每天严格消毒通风
省政府新闻办常务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鸿对此作了说明。他说,发布会场内每天会进行严格消毒和通风,且发布人和记者进入现场的通道是分开的,同时还加大了主席台与记者席之间的距离。“因此,为便于记者朋友能更好地听清楚,我们进行发布时不戴口罩。”邓鸿此前解释。
实际上,根据《广东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2号通告,普通民众在几种场合都可以不戴口罩。
公园等空旷通风场所不用戴
相比更早前发布、目前已被废止的1号通告,2号通告结合国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将“口罩令”的实施范围删除公园,增加了超市、农(集)贸市场。
此外,2号通告还增加了“口罩佩戴原则”部分,明确提出: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口罩使用指引,普通民众在室外通风处(公园、小区、街道)与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通风良好的办公室、独处或家庭成员都健康(居家、开车)的情况下,都不需要佩戴口罩。
比如,家中没有疑似患者,也没有密切接触者、疫区回来的家人;私家车没有搭乘过疫区客人或者疑似患者;在通风条件好的露天劳动、工作并和相邻人员保持适当距离,逛公园时没有游客聚集,有条件和周围人保持适当距离;办公室严格采取了消毒、测体温、通风措施,同事也没有疑似和密切接触者,这些情况可以不戴口罩。
普通民众不需要N95口罩
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普通民众应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也可以使用纸质口罩、布面口罩、棉纱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等普通口罩。
正常工作生活时,普通民众如果买不到口罩,可以佩戴任何可以遮掩口鼻的物品,勤换勤洗。
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主要供医护人员等使用,普通民众并不需要如此高级别的防护。
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除了高或较高暴露风险人员,健康人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包括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已使用。
此外,佩戴两层口罩不能增加安全性。
来源|南方+客户端
钟南山:条件允许可不戴口罩相关阅读:
钟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还不戴口罩?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谣言
造谣一张嘴,
辟谣跑断腿!
现在的谣言不仅会打上钟南山院士的旗号,还会披上各种各样的“外衣”。下面分享几个关于新冠肺炎的新谣言,大家千万不要被迷惑了。
钟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还不戴口罩?
谣言:2月10日,武汉同济医院教授林正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后,网络上开始流传一段“钟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视频,视频中的钟南山院士和身边的多名医护人员都没有戴口罩。
真相:这段视频其实是2016年10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播出的钟南山院士纪录片的片段。当时,钟南山看望的是一位重症呼吸病人。在林正斌教授去世后,这段视频被剪裁出来,被当作钟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视频流传开来,很多网友信以为真。
病毒专在中国或东亚裔人种中传播?
谣言:网上流传“新型冠状病毒专门在中国或东亚裔人种中传播”这一消息。
真相:病毒不会表现出某种种族偏好。新冠病毒可能感染的是免疫力低下且近距离接触过患者的人。
病毒在不同人种之间可能存在敏感性差异,但不存在只在某一特定人种之间传播的病毒。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中国人或亚裔人种更易感染此次新冠病毒,只是这次疫情原发地在中国。
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谣言:有网友称,蜜蜂分泌出的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真相:蜂毒是由蜜蜂蜇针排出的一种生物毒素,其中含有肽类、酶类和组织胺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神经毒性和血液毒性。但目前并未发现有任何数据支持蜂毒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
更糟糕的是,蜂毒是危险的过敏原,蜂螫伤所致蜂毒过敏的发生率仅次于药源性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致命。
涂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进入人体?
谣言:在网上流传着“涂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进入人体”的说法,引起热烈讨论。
真相:芝麻油是普通的植物油,它的应用主要是在烹饪上。而这种植物油,从目前的研究上来看,并不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
过度消毒将严重污染地下水?
谣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都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对居家环境或衣物等进行消毒。有人认为,过度消毒产生的大量消毒剂将严重污染地下水。
真相:84消毒液是含次氯酸钠的消毒剂,主要靠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来杀灭微生物,目前公共区域基本上也是使用含次氯酸钠的消毒剂。
自来水和市镇生活污水的传统消毒工艺就是用含氯制剂来消毒,即使是过量使用消毒剂,对地表水的影响不大,但对土壤和植被影响相对较大。长期使用消毒剂对健康也会有影响。
晒太阳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谣言:网上有传言说紫外线能杀菌,可以帮助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太阳光中有紫外线,只要出门晒晒太阳就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真相: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新型冠状病毒对热较敏感,超过56℃度且维持在30分钟的条件下,可以将其杀死,但这必须是在温度和时间同时满足才行。
虽然我们可以满足晒太阳时间维持在30分钟以上,但太阳照射在我们身上的温度却达不到56℃,同时日照紫外线的强度也不能达到紫外线灯的强度。即便是体表温度和紫外线强度能达到,也很难把身体里的病毒都杀死。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