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

李显龙为何此时访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03-31 23:17:37 来源:网络

正文摘要:

昨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本次访华,首站选择广东,不少媒体报道,是因为新加坡华人当中,广府、潮汕和客家人比例相当大,而且李显龙祖籍广东大埔,这些媒体说他对粤语、客家话、潮汕话运用自如,对广东有着特殊情缘,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因此李显龙选择广东作为访华首站。(记得这个“李显龙魔法杯”吗?(李显龙总理访问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与李显龙总理合照。
李显龙为何此时访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昨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本次访华,首站选择广东,不少媒体报道,是因为新加坡华人当中,广府、潮汕和客家人比例相当大,而且李显龙祖籍广东大埔,这些媒体说他对粤语、客家话、潮汕话运用自如,对广东有着特殊情缘,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因此李显龙选择广东作为访华首站。

其实不然。首先,李显龙的粤语、客家话并不“运用自如”,别的不说,李显龙马来语肯定讲得比粤语和客家话流利;退一万步讲,即便他对广东有再深厚的特殊情缘,也不会因为这样的特殊情缘而作出特殊安排。他之所以首站选择广东,另有原因。

(记得这个“李显龙魔法杯”吗?)

以地缘和人缘为经商和投资的主要考虑,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在早期,新加坡在华投资很多都是在福建起步,例如三大银行之一的大华银行,创办人黄庆昌祖籍福建,大华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从厦门起步。也因为如此,新加坡很早就在厦门设立了总领事馆。

(大华银行总部。图源:新加坡眼)

但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地缘与人缘的作用逐渐减少,人们更看重的是地方的经商环境、产业结构以及宏观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新加坡人对华投资,逐渐转移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和重庆、成都、西安的西三角经济圈。

(李显龙总理访问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与李显龙总理合照。图源:孙海燕脸书)

对新加坡而言,广东的优势远远不仅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而是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

(李显龙总理访问广州新侨学校。图源: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脸书)

从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就引领开放的脚步。尤其是接壤香港特区的深圳以及省会广州。因此,广东很早就成了新加坡人青睐的投资地点。20年前,就有新加坡企业在广东开了号称世界第二大的商城——华南Mall。

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广东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省份。在疫情期间,2020年,新加坡对广东的投资高达17亿5000万新元或83亿人民币,比疫前的2019年还多出10%。

(图源:李显龙脸书)

近几年,一方面,新加坡与广东的合作不断提高、创新,另一方面,广东自己的潜能还会不断提高。我给两个例子,一个是广州知识城,另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知识城2010年揭牌,要打造成为引领广州、广东乃至中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汇聚全球精英人才的高地、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中新战略合作的代表项目和杰出典范。

(广州知识城。图源:网络)

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在海南博鳌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出,让广州知识城项目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李显龙对此表示欢迎。同年11月,广州知识城正式升格为新中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规格升级后的广州知识城,在市场准入、促进投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将与广东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享受同等待遇。

(图源:李显龙脸书)

广州知识城的一个亮点就是新侨学校。新侨学校2021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是广州知识城的第一所国际学校,也是新加坡华侨中学校群的首个海外成员,秉承的是华中校群办学模式以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理念,目前在校学生有350人。新侨学校的外籍教师中,近四成是新加坡籍。

有些外国读者不清楚新加坡华侨中学。但是只要提两个人,大概大家就知道了。一个是陈嘉庚,华侨中学就是陈嘉庚在1918年创办的,另一个是近来红遍网络的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是华中校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来恩科技。新加坡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针对病毒相关癌症和传染性疾病的T细胞免疫疗法。公司的创新药研发及生产基地计划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将成为集TCR-T细胞治疗研发、生产、临床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公司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来恩公司签约仪式。图源:网络)

来恩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广州,立足大湾区,是因为“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实施战略发展的战略排头兵,生物产业也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专门出台了生物医药创新政策十条,拥有实力雄厚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和活跃的生物产业集群。”

现在说说大湾区。由香港和澳门加上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来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另外三个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粤港澳大湾区是开放性的发展战略,未来这片城市群的建设少不了新加坡的参与,新加坡企业和投资者当然也希望在创新科技、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进行合作,也可以在发展智慧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一起努力。

(2014年李显龙访华。图源:MCI)

最后说一点。

李显龙上次访问广东是2014年,那次是出席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并访问广州、深圳、南宁、桂林及香港特区,至今已近十年。

这十年内,广东及珠三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以及广州知识城的升格,李显龙当然必须亲身去走走看看。选择广东为首站,应该说,是基于广东的实力和潜力,与所谓的“李显龙对广东有特殊情缘”没多大关系。

深入了解新加坡,请关注“狮城慧眼”的分析和评论。

— END —

李显龙为何此时访华相关阅读

短短3天,李显龙从广东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经济粤评

结束在广东三天的访问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3月29日启程前往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广州是李显龙此次访华的第一站。自3月27日抵达中国以来,他的一举一动均在聚光灯下,备受关注。人们发现,他坐上银色无人驾驶小巴,逛了广州国际生物岛,并前往中新广州知识城调研,探访广州新侨学校,又在永庆坊漫步拍照,还就深化粤新务实合作、推动共赢发展与广东省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天访粤之旅,李显龙不仅带来了粤新合作交流的新机遇,更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包含新加坡在内,覆盖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RCEP“大版图”徐徐展开。

中新合作首选之地:

广东和新加坡的几个“最”

李显龙三次访粤,三次走进广州开发区。每一次都见证了广东和新加坡经贸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2006年看到中新两国合作的商机,到2014年谋划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知识产权枢纽的构想,再到此行一睹《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批复后集聚1000多家前沿科技企业的新风,李显龙见证了这片阡陌桑田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历史进程。

2014年,李显龙考察中新广州知识城。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政府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自2009年起轮流举办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在理事会机制框架下,已形成中新广州知识城联合实施委员会、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联合执委会、广东—淡马锡联席委员会三个副省级的重要合作平台。

李显龙表示,欣喜看到广东各项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期待同广东继续保持紧密互动,用好新粤合作理事会等高层沟通机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力开发建设好广州知识城、深圳智慧城市等重点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新貌。

经贸投资、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普惠金融、科技教育、人文旅游……在双方的交流中,上述这些领域成为高频词。

这种独特的“软硬件”合作,带来的成果是显著的:新加坡能源集团、来恩生物、百吉生物等一批新加坡科技企业的技术在知识城顺利转化应用,新加坡凯德集团和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建的腾飞科技园已吸引了4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落户。

在中新智慧园,李显龙听取入驻企业项目介绍。

事实上,广东与新加坡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语言相通,两地合作的历史渊源深远,无论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的金龙鱼食用油,还是已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开设分行的新加坡星展银行、大华银行,更别提两地间常年开展的干部培训、学生交流、教育合作等。截至目前,广东已有12家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随着新加坡成为首批生效的RCEP国家,广东又成了和新加坡人做生意“最近的地方”。就在最近,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新加坡分会场活动在新加坡闭幕。2023年开年,深圳市代表团即出访新加坡,达成系列合作意向。

“广东是新加坡最大的省级投资贸易伙伴,也是新加坡在国内最大的投资地。疫情期间新加坡企业对广东总投资一直保持着10%的强劲增长。”新加坡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说,2023年在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知识产权、跨境金融等领域有大量合作机会值得挖掘。

“全球最大自贸区”:

RCEP给广东带来什么新机遇

李显龙此行访粤,更像一个“起点”。在他身后,一条更长远、更广阔的开放之路有待探索

从新加坡到东盟再到RCEP,全球区域合作“大版图”正在展开。

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由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方成员制定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实施一年多,中国更加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广东既是全国经济“顶梁柱”与外贸“压舱石”,又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区位上邻近多个RCEP成员国,彼此间经贸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日趋紧密。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2年,广东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2.42万亿元,增长3.8%,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9.2%,比重较2021年提升0.9个百分点。

今年2月,广东对RCEP进出口增长12.7%,增速高于外贸整体水平,占全省外贸总值比重增至30.2%,有力推动外贸稳增长。

当中的粤新贸易,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升温期”: 今年1-2月,广东对新加坡进出口同比增长49.2%,其中单2月大幅增长92%,成了全省外贸回暖的一抹亮色。

越来越多的RCEP国家市场向广东敞开大门。

2022年,广东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速超过两位数的达到7个,其中对缅甸、老挝、柬埔寨、新加坡进出口增速均超过20%。今年2月份,广东对新加坡、缅甸、老挝进出口分别增长92%、4.7倍、92.6%。

“RCEP在全球面临疫情挑战、经济全球化逆流的艰难时期达成,将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挥自由贸易的驱动引领作用。”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当前,中国高水平开放进入“升级版”,全球产业技术、资本人才将加速向中国东移。RCEP将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扩大和深化,进一步推动各国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广东优势明显、使命更重,更要抓住机会、主动作为。

如何用好RCEP规则,优化区域投资布局?粤企早已展开探索。

海信、格兰仕等多家优质企业深入RCEP市场,开展跨国投资并购,再运用RCEP成员国原产地累积规则在区域内优化生产和供应链,达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利用全球自贸区网络将产品打入多国市场。

从高质量实施RCEP,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扩围,再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正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魏建国指出,在国际和国内双重机遇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广东更要通过深入推进“五外联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成为内外循环链接点。

【记者】陈晓 肖文舸

【统筹】吴哲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陈晓;肖文舸;吴哲

经济粤评

阅读全文
关注公众号“ 多特资源库 ”查看更多信息
编辑推荐
热搜新闻
版权说明

多特收录文章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属非营利性,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进行处理。

电话:13918309914

QQ:1967830372

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门资讯
正在加载中
关注多特公众号
现邀请您关注“多特资源库”公众号。如有疑问也可在微信公众号中回复问题,将会有人工客服为您解答。
toast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