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审美#有限的三毛文艺情结,永恒的波西米亚审美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一场所谓的“三毛转世”的闹剧,三毛的话题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很多人将近三十年来在大陆流行的文艺女青年的“源头”追溯到了三毛。甚至有些三毛的拥趸认为,喜不喜欢三毛可以将女性分为两种,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趣味。这种说法比较玄乎,我似乎并不喜欢她写的那些表达她人生态度的文字,但是我却能认同她的审美观。
实际上,当我说“不喜欢”的时候,只是一种相对于极度喜欢的中间态度。我几乎还能记得我第一次看琼瑶、亦舒、席慕蓉的作品是哪部作品,以及当时的感受,但是我却完全不记得我第一次看三毛的作品是哪篇,有什么感想。好像在我意识到三毛不是一个流浪小男孩而是个女作家的时候,我已经看过了她很多的文章。
阅读三毛的作品过程很轻松顺畅,与读琼瑶、亦舒、席慕蓉的作品相差不大。只是相对于席慕蓉那种能让读者沉浸其中的诗歌,以及琼瑶、亦舒那种将读者包裹在美丽角色中的作法,三毛更像是一个在文字中自我展示的独角戏演员。你只能看,不能更换女主角。有些文字角色非常适合她,但也有一些明显是她本人承受不了的。所以有时候李敖对她非常刻薄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只要看过一个作家的大部分作品,对他们的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只是中立的印象。我读过那本所谓揭露三毛的《三毛真相》,即使被指责刻意夸张编造的部分,也完全在我的预料之内。看完那本书之后,我对她的喜好并没有改变。
在书中,荷西的家人对三毛的不敬之词,其实都可以从三毛之前对她们的描述中找到原因。抢夺遗产的婆婆说:“我们家荷西才不爱她,都是她缠着荷西,荷西心地善良才跟她一起。”我记得三毛讲过她自己说的最刻薄的话是,她丈夫的妹妹因为没有很多衣服可换只好通过换男朋友代替换衣服。
好像在结婚后不久,三毛就变得很有名了,她一直是个有钱人,能买得起海边的大别墅。一开始,我觉得这似乎与她漂泊流浪的形象不太相符,但是细想一下,只有有钱人才更能负担得起漂泊和流浪的生活。三毛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殷实开明的家庭里,她不喜欢上学,可以在家里读书、画画、练钢琴。
三毛正式拜师学习绘画,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审美基础。她留学西班牙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受当地服装审美文化的影响。这形成了她特有的波西米亚流浪式造型。她曾说过台湾有三个女性最适合波西米亚风格,除了她自己还有齐豫和潘美云。除了风格相似,她们三人在相貌上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很难想象看起来那么爱美、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三毛最后会选择一种“不美”的方式离开人世。感觉她应该隐居在深山或沙漠中,不为人所知。这样才符合她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样做又会浪费公共资源来寻找她。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毛走得并不那么自恋。
上述就是关于#三毛 审美#有限的三毛文艺情结,永恒的波西米亚审美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