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无人区坚守33年是什么体验_致敬丨无人区坚守52年 一位老人的爱国壮举事件在热度非常高,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在无人区坚守33年是什么体验_致敬丨无人区坚守52年 一位老人的爱国壮举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近日,一篇题为“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该报道讲述了一个在中哈边境无人区孤寂守护边疆52年的老人,迅速成为了网红。
究竟什么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正当网友们热烈讨论这个话题时,守边老人魏德友通过一生的守护,给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定义。
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带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乏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对于边境的守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天早上不到六点,魏德友和他的妻子刘京好就起床了。在茫茫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他们的家没有门牌号码,仅有一座土垒房。作为一名牧羊人,老魏有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协助边防官兵守护边境线。
每天醒来后,老魏的第一件事就是升起家门口的五星红旗。虽然没有国歌,没有观众,但他却每一个动作都做得一丝不苟。
升旗完毕后,老魏带上老伴蒸的馍,随身携带着他的“三宝”:一个已经锈蚀的军用旧水壶、一台老式的收音机、一副62式军用望远镜,然后出门放羊、巡边。
尽管这里只能收到3个电台,但收音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区成了老魏唯一的朋友。老魏最喜欢收听的是新闻,国际国内大事他从不错过。草原上的风沙很大,在过去的52年里,他已经用坏了50台收音机;望远镜也已经使用了30多年,是上世纪80年代边防战士送给他的,但如今仍然保持着锃亮的光泽。
边境线上的官兵们早已熟悉了老魏的身影。无论边境线上发生了什么可疑情况,老魏都会及时向他们报告。52年来,每一寸草地和远山的腰线都深深印在了老魏的心里,他的眼睛也不会放过任何异常情况。
魏德友是1940年出生的,他在1964年来到了萨尔布拉克草原。当时,国家发出了屯垦戍边的号召,魏德友从北京军区转业,与战友一起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兵二连,开始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生活。
现如今,这位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已经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坚守了52年!
刚来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时,妻子刘京好从山东临沂老家来到这里,他们住的房子并不好。看到这样的艰苦条件,刘京好曾想要回老家,但魏德友追了1公里才将她追回来。
这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留在这里。如今提起当年的情景,刘京好还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现在我们已经不去别的地方了,要在这里过一辈子。”
在草原上,他们抚养了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先后回到山东老家定居,而小女儿则留在了162团的农一连,离父母近一些。
这些年来,无论何时,子女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劝说父母离开草原、离开无人区,回到山东老家或搬到县城居住。
然而,子女们为他们在县城的兵团团部买了一套房子并装修好了,但父母却从未住过一次。
很多人都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老魏能在无人区坚持这么久?他真的没有想过离开吗?
尽管52年间,他的老战友们相继离开,但魏德友夫妻却坚守不已,成为了这个地区唯一的守边人。对于为什么留下来的原因,他只是简单地说:“既然当初我是来兵团屯垦戍边的,就要坚持到底。如果我们离开了,谁会和边防战士们一起守卫这里呢?”
52年来,从青年到年迈,魏德友每天巡边十几公里,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足够绕地球5圈。他成功劝返和制止了千余人次跨越边界的人员,并拦截了万余只牲畜,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谈到自己,他总是谦虚地说:“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
对于巡边,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
有人形容他过的是“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在夏天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绿茵茂盛,山影婆娑,每一幅景象都美得令人心灵颤动。有人对此惊叹,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诗意与遥远都成了现实。
然而,现实并不如此。西北边疆的天黑得晚,每天放牧巡逻一直忙到很晚。回到住的三间土坯房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屋内一片黑暗,老夫妻俩从不开灯。因为这里是无人区,至今还没有电力供应,原本的6伏太阳能板只能带动一盏灯泡。虽然最近兵团为他们修整了房子,安装了功率更大的太阳能板,但老两口习惯了节约,仍尽量不使用电力。
草原上的蚊子不仅数量众多,个头也很大,能穿透衣物。但老魏只能用杀虫剂来消灭它们。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微信、没有Wi-Fi,与蚊子为伴的生活可能一天都过不了,但老魏坚持了52年。这不是因为他渴望诗意和远方,而是因为他始终坚守初心,对自己的承诺始终不改。
上述就是关于在无人区坚守33年是什么体验_致敬丨无人区坚守52年 一位老人的爱国壮举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