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原生感中式妆#为什么皮肤和骨相决定了我们的妆容?“中式妆容”画法解析

2024-01-04 17:11
来源:网络

近日#原生感中式妆#为什么皮肤和骨相决定了我们的妆容?“中式妆容”画法解析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原生感中式妆#为什么皮肤和骨相决定了我们的妆容?“中式妆容”画法解析

为什么皮肤和骨相决定了我们的妆容?“中式妆容”画法解析

去年《花木兰》电影预告发布之际,网友们的反响热烈,有人批评胡建土楼的设计,有人质疑英语台词的地道性,还有人对仿古妆容和服装提出了意见,而另一些人则忙于为这些争议进行辩解……那个时刻的网络讨论可谓沸沸扬扬。

珍珠出于好奇完整观看了预告片,觉得影片整体来说其实挺不错的,不禁疑惑:为何这届网友对作品的要求变得如此严苛?

唯一的争议焦点可能是刘亦菲饰演的“神仙姐姐”在相亲情节中的妆容,尽管它准确还原了古代妆容的特色:

然而,以现代审美来看,这一妆容显得不太受待见:

唐代天宝年间,盛行将肌肤涂得白皙,脸颊抹得通红,以至于传说杨贵妃流的汗都是粉色的,这与木兰的形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此类妆容,当今观众难以接受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许多人并未观看过原著动画,在动画中,这一情节本就是既诙谐又略显颓丧,并非类似于丑小鸭逆袭白天鹅的故事转折。

在此,珍珠建议大家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诠释。实际上,我们在观赏国外的历史题材剧时,往往不去过多追究其服饰、道具、场景建筑乃至语言的真实性,反而正是那些异域文化的独特之处吸引了我们,进而引发我们对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回到妆容话题,相较于《长安十二时辰》中热依扎的唐妆,网友似乎更倾向于接受后者:

剧中其他角色的妆容同样考究,不过这部剧即便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历史,仍不可避免地在审美方面做出了一些妥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剧情设定在天宝年间,那时妇女的腮红普遍较为夸张,正如唐代中期诗人王建所描述的那般:“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拔红泥。”这意味着卸妆后甚至能洗出一盆红泥。以下这张漫画对比展示了唐朝不同历史时期的妆容服饰:

从左至右依次为:太宗时期、高宗时期、武周时期、开元时期、天宝时期、中唐、晚唐。

其中天宝时期的腮红堪称唐代最为浓重的阶段,彼时流行艳丽的酒晕妆,不论身份贵贱的女子都喜欢以此妆扮,可以参考此类妆容形象:

若将如此浓重的腮红原封不动地带入剧中,例如檀棋的角色形象恐怕就会变成这般模样(此处假设的修改图):

诚然,她成功驾驭住了这样的妆容,颜值令人叹服。但即便是如此浓厚的腮红,对于现代审美来说依然带来了压力,于是《长安十二时辰》巧妙地降低了腮红的浓度并均匀涂抹,效果如下:

可见,仅仅调整了腮红的浓淡程度,整个妆容的感觉便发生了变化,喜感减弱,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究其根本,古代妆容与现代妆容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偏向于色彩之美,而现代则更注重结构之美。这主要受到各自时代传播媒介的影响,古代主要通过纸笔墨来传递文化和艺术,依赖形状与色彩来记录和传播;而在现今,图形传播媒介已实现三维化和动态化发展,因此主流审美建立在透视结构的基础之上。

然而,中国古代审美虽与现代存在诸多差异,但却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在当前日韩审美占据主导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中式审美的独特性,并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妆容。

一、中式古典妆容的特点

历经多个朝代变迁,每个时代的文化习俗各有不同,但中式审美始终内含共通性。

01. 注重眉眼神韵

中式古典审美强调眉眼的韵味,这一点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即可体现:

「秋水为神玉为骨」、「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人们常常误解古代美女的眼睛(包括外国对中国古典美女的误解),以为她们都是单眼皮,原因有二:

一是国画注重写意,追求意境之美,在描绘人物时采用流畅的线条展现美人的飘逸气质,不同于西方油画追求写实;

二是中国自古以来拥有独立于西方的审美体系,文人士大夫更偏好单眼皮,这一点在无需追求写实的仕女图中得到了体现,这种审美观念几乎贯穿至民国时期。

然而,珍珠认为中式古典美女并非全然单眼皮,而是更接近具有窄双眼皮特征的丹凤眼:

丹凤眼尾部上翘、眼神含蓄,使得这样的眼睛自带一种霞飞凤舞般的诗意,加之淡淡的中式哀愁,更符合文人笔下的“眼波含情”。

因此,在古典文化的影响下,古代美女不追求大眼睛,而是着重刻画眼睛的线条,勾勒出狭长上挑的眼部走势,以更接近丹凤眼的标准。

眉毛作为面部最突出的线条,鲜明地表现出个人的情感特征,古代人称之为“七情之虹”,因而成为古代女性妆容的重点刻画对象。唐代便有各式各样的眉形:

古典眉毛注重通过线条塑造意象,如远山、青黛、蝉翼、新月、柳叶等等,具体使用哪一种取决于当时流行的符号文化。

02. 底妆质感细腻,颜色偏白

中国女子历来以“白”为美,注重肤色的美白。

众所周知,古代女子化妆前首先要敷粉,常用米粉、铅粉、珍珠粉等白色粉末将脸部和颈部涂抹得洁白无瑕:

“肤白”被视为非劳动阶层的标志,意味着无需从事体力劳动、不必抛头露面谋生。

此外,古人还追求皮肤光滑细腻,如古代已有“面脂”,涂抹可以使肌肤光滑如卵石。

光滑洁白的皮肤不仅是“趋贵”的象征,也为脸部其它装饰提供了洁净的画布,能够更好地突显腮红的鲜艳色泽。

03. 对“红”的极致运用

古代女子对红色情有独钟,除了守孝期间佩戴“白妆”(仅敷粉不涂腮红),其他时候务必在面部施以脂红。

胭脂起源于汉代,由匈奴传入中原,逐渐被汉族女子接纳,增添了面部的鲜艳度。

除了丰富的腮红画法外,唇妆也有许多种类,大致按朝代划分如下:

在腮红唇妆之外,花钿、斜红、妆靥等多种面部装饰,多数采用红色,白色底妆搭配红色装饰使得面部色彩犹如盛开的花朵一般鲜活动人。

红色象征着太阳、火焰、鲜花等强烈的意向色彩,自古以来中国人喜爱红色,例如明朝便以红为国色;红色同时也是血液的颜色,人在年轻时气血旺盛、面部透出血色,故女性在妆面上运用红色,也在追求年轻且充满生命力的美感。

因此,想要打造中式妆容,必须懂得运用红色。

二、中式妆容的现状

当代亚洲妆容审美长期受到日韩审美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市场由于某些营销手段引导出一股“网红审美”潮流,众多女性努力将自己的形象嵌入网红模板,化妆难以达成目标便求助于整形手术,导致出现了大量相似面孔:

物极必反,当大众对网红脸产生厌倦之时,目光又转向了流行文化发达的日韩和欧美。

我们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时常刷到诸如泫雅的新妆容、雪莉的独特造型、BLACKPINK引领的时尚潮流、石原里美可爱的腮红、A妹新MV的美丽妆容等信息……

与此同时,中式妆容始终作为小众且具有戏剧性的存在,偶现于博主的影视仿妆、美颜相机、汉服爱好者、新娘妆等领域,甚至未能突破圈子。

这正是一种审美霸权的表现,当我们大声疾呼迪士尼的《花木兰》是对中国的文化霸凌时,却忽视了我们自身所做的选择。

现在,请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既适宜日常生活,又能体现中式古典美的妆容,让人们在厌倦日韩审美之后,重新关注自身的文化传承?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为此,珍珠愿抛砖引玉,提出一些有关中式妆容的见解,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在评论区共同探讨交流。

三、关于中式妆容画法的探讨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妆容的三大基石分别是:颜色美、线条美、留白美。

结合现代的结构美学以及“若有若无”的自然主义美学,我们可以从中式妆容出发,创新和发展中式现代妆。

01. 颜色美

脸部色彩主要涵盖肤色、血色、毛色三个维度。

中式古典的颜色美在于提升面部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即让浅色更浅、深色更深、艳色更艳。具体表现为肤色更白、眉毛头发更深、面色更红润。

让人联想到的风格便是港风!港风流行的乌发雪肤红唇及腮红,几乎是中式古典审美的延伸:

然而,原生肤色无法进行颠覆性的改造,现代审美也不提倡过于厚重的底妆,因此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够达到“肤白”。那么,皮肤黝黑的女性是否无法打造出中式妆容呢?

并非如此,看看紫霞仙子就知道了:

紫霞的肤色

有关#原生感中式妆#为什么皮肤和骨相决定了我们的妆容?“中式妆容”画法解析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