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深圳居通勤幸福感之首_深圳通勤大数据披露:地面交通为八成人首选,通勤幸福感优于北上广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深圳住房租赁数据平台珊瑚数据发布了一份报告,揭示了深圳市民在工作日的通勤特点。报告显示,大多数深圳市民在本区内通勤,而地面交通是大多数人首选的出行方式。此外,报告还揭露了一些关于通勤的“潜规则”,使得租房和上班族更加关注“近地铁房”背后的真实含义。
报告指出,相较于中国其他城市,深圳的通勤距离、候车时间、步行路程、换乘次数以及通勤速度都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提高了通勤的舒适度。
尽管有许多深圳市民跨区上班和社交,但如果频繁地跨区就会变得麻烦。根据珊瑚数据对深圳手机信号大数据的统计,宝安区和龙岗区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地方,而南山区和福田区则吸引了大量的通勤者。
即便职业和住所不在同一个区域,深圳的“跨区通勤”依然十分流行。例如,宝安区大约70%的上班族通勤地点也在宝安区,这意味着他们的主要通勤方式是区内通勤。另外,超过20%的宝安区上班族会选择相邻的南山区作为通勤地点。
从通勤区域分布来看,大部分行政区的深圳市民都是以区内通勤为主。位于深圳市东北部的坪山区就是一个例子,由于远离热门工作区域,且出行不便,使得区内通勤比例达到了73.4%,成为了全市区内通勤最多的区域。
相比之下,罗湖区的跨区通勤和区内通勤比例较为平衡。由于本身就位于关内,罗湖区和相邻的福田区为居民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并且房租相对适中,因此跨区和区内通勤的比例差异不大。
在通勤交通工具方面,许多人倾向于选择堵车风险较低的地铁作为通勤工具。然而,根据珊瑚数据的显示,全市超过80%的通勤方式为地面交通,包括公交车、自行车和私家车。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与公交和地铁线路覆盖的面积有着明显的关联。深圳的公交系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生活和工作区域,并且保持着较高的活力。而地铁系统只在热门区域比较活跃,并且费用较高。
提到通勤,就不能不提居住人口较多的城中村。他们的通勤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珊瑚数据的统计,深圳共有1752个城中村,占地面积达134.17平方公里,分布在深圳市各个角落的城中村为70%的深圳居民提供了“住得离公司更近”的选择。
大量的深圳市民聚集在原关内和关内外边缘地带的城中村,其中城中村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为南园、布吉、龙华、东门和沙头。这些地区的房租适中,并且恰好位于公交和地铁双系统的交汇处,有效地降低了通勤时间成本。
对于全市的城中村居民通勤情况,深圳全市城中村居民的通勤时间为19分钟,通勤距离约为8公里。
具体到每个街道,居住在关内的城中村居民(如南山、福田)的通勤时间和距离通常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住在关外中心区域或靠近关内的城中村居民(如西乡、沙头角、西丽、坂田)的通勤成本通常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深圳的通勤幸福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通勤幸福度的因素不仅仅包括时间和距离,还包括候车时间、步行距离、换乘次数以及拥堵状况。
在候车时间方面,根据高德地图的统计,四个一线城市的平均高峰时段候车时间几乎都在10分钟左右,其中深圳以9.8分钟的优势位列第一,比沈阳的17.5分钟要快得多。
谈到步行距离,租房时,房东和中介经常用“近地铁”作为吸引租户的手段。然而,租户实际走一趟能够发现,“近地铁”并不意味着“近地铁站”。
中介行业将住址与地铁的距离分为三个等级:距离地铁口300米以内的房源称为“正地铁房”;距离地铁口600米以内的房源称为“准地铁房”;距离地铁口1000米左右的房源称为“近地铁房”。由此可见,“近地铁”的描述有多大的水分。
实际上,通勤步行距离除了“进入公交系统的距离”之外,还包括“换乘距离”和“离开公交系统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在这方面,全国主要城市的通勤步行距离基本上超过了800米,但深圳仍然具有优势。
换乘次数也会影响换乘距离。据统计,深圳公共交通的直达比例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青岛,位居第二,58%的受访者表示在通勤时可以直接到达公司。
百度地图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在全国的主要城市中,深圳的拥堵指数最低,通勤高峰时段的实际速度甚至达到了36.21公里/小时,与其他城市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您的通勤时间需要多久?是否感到被上述数据平均了? 如果被平均了,那么您的通勤幸福感可能会降低。 不过,对于在深圳工作的上班族来说,通勤相对便利。
关于数据显示深圳居通勤幸福感之首_深圳通勤大数据披露:地面交通为八成人首选,通勤幸福感优于北上广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