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七号发射火焰点亮夜空_天舟七号升空!此次“上天”有哪些新亮点?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图①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的天舟七号模拟图。图②显示的是1月17日,搭载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的画面,这是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拍摄的照片。
海南文昌,椰林掩映下,一道璀璨的火焰照亮了夜空。1月17日22时27分,承载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燃升空。大约十分钟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了预定轨道。紧接着,飞船的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这次发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进入轨道后,完成了所有的状态设置,并于1月18日1时46分成功对接到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后向端口。完成对接后,天舟七号将开始其组合体飞行阶段。
那么,这次的任务有什么亮点呢?天舟七号和长征七号又做了哪些优化设计呢?这次的交会对接采用了哪种全新的模式呢?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采用了3小时的全新交会对接模式。相较于之前的六艘货运飞船,天舟七号的规模更大,姿态更为灵活,而且智力水平也有所提升。天舟货运飞船设计有三种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需求的型号——全密封货运飞船、半密封货运飞船和全开放货运飞船。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七号的所有货运飞船均为全密封货运飞船,其中天舟七号为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是全球现在服役的最大、最有效率、最全面的支持在轨运行的货运飞船。
据了解,天舟七号这次携带了大量的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应用任务领域、货运飞船系统和工程总体货物,总共达到260余件,运输物资总重大约为5.6吨,拥有负载物品种类繁多、大型物品众多的特点。其中,试验载荷定制货包等大型物品每件重量都在100千克以上,这些都将用于空间站的在轨运营、空间在轨科学试验以及航天员生活保障。另外,天舟七号还为航天员乘组送去了2400千克的生活物资,其中包括春节年货、新鲜水果和蔬菜大礼包等,为了延长存储时间,工作人员对包装设计进行了优化。
不同于往常的做法,天舟七号在与火箭分离约3小时后,停靠在空间站的后向对接口。我国已经验证实施了2天、6.5小时、2小时等多种交汇对接方案,为什么这次任务会采用3小时的全新交汇对接模式呢?
专家表示,几种方案都是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的最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技术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最佳解决方案——3小时模式。3小时方案集成了2小时方案中的快速优势和6.5小时方案中的可靠优势,减少了对电池燃料的需求,降低了飞控团队的压力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研制人员透露,得益于技术创新,他们通过调整飞船的飞行轨迹,使得天舟七号与空间站之间的远距离引导段缩短了一个圈次,时长相应减少了1.5小时;在近距离引导段,他们减少了或者压缩了近距离飞行流程,减少了停留次数,缩短了约2个小时。未来经过专家评估,3小时模式有可能取代6.5小时方案成为新的基本模式。
搭载天舟七号的,仍然是货运飞船的专用座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七号第七次与天舟飞船携手前往太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队队员邵业涛介绍,本次发射对长征七号火箭本身的状态、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进。
具体来说,长征七号的主控计算机经过优化升级,能够更好地应对临射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除此之外,为了降低火箭升空后整流罩的负荷,提高火箭的可靠性,研究团队为火箭整流罩增加了更多的排气孔。因为发射塔架距离海边只有1公里左右,为了提高对湿润气候的抵抗能力,长征七号还首次尝试在转运到发射塔架后,为整流罩穿上轻便型罩衣,尽量避免箭体与高温、湿度、高盐雾的外部环境接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队队员周宁透露,长征七号的“导航功能”也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迭代制导控制,二子级火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航向,将货运飞船送到指定的位置。“我们也在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发射场工作的精细化控制。”周宁补充道,过去火箭的操作要求都需要通过文件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都需要通过手工抄写的方式进行记录。现在,长征七号的操作规程都采用电子形式,通过逐步确认、分级确认的方式,确保操作、测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借助数字化、精细化的质量控制工作,长征七号的测发周期已经从早期的近40天提升到了现在的25天。邵业涛介绍,长征七号正在进行5.2米整流罩的研制工作,研究人员还将不断提高火箭的故障适应性,让长征七号成为具备故障诊断能力的“智慧火箭”。
发射塔架上,塔勤分队展开了防腐维护,以确保塔架设施的安全质量可靠;高压变电站内,值班人员在高压供电站的一排排机组间监测仪器参数,确保高品质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发射场的各个角落……文昌航天发射场为本次发射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天舟七号任务发射区负责人张楠表示,针对本次任务的特点,文昌发射场从技术总体到分系统、从箭上操作到地面保障,所有岗位都进行了网格化、精细化的分析,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至今为止,我国所有的天舟货运飞船都是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的,所以这座发射场被称为“天舟母港”。这次的发射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今年的第一次发射。
在本次任务中,空间应用系统通过天舟七号上行物资,支持空间科学实验。天舟七号这次的任务是为在轨的神舟十七号和后续的神舟十八号两个乘组运送补给物资,装载空间和装载重量都有明显的提升。
飞船容量的提升离不开各种精密器件的设计创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通过提供更高自主程度、更稳定性能的技术手段,为天舟七号提供了更加轻量化、小型化、高精度的核心器件。
“虽然这款单个芯片只有几平方毫米,但可以在实现低功耗的同时兼顾高效率的输出,即使体积小巧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为系统载荷的顺利运转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专家表示,他们的团队为货运飞船的关键器件研制配套了多种核心芯片、功放模块、电缆等产品,有助于塑造更智能、更轻盈的飞船载荷。
在这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自主研制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再次搭乘飞船出征。这种装置能够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提供精确的加速度测量,帮助飞行器实时掌握自己的姿态,成为了九天之上展示“中国精度”的重要器件。
天舟七号还有一个新的“乘客”,那就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研制的新型供电插座,它可以实现在轨独立更换熔断器。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初期,供电插座的安装方式一旦发生熔断器熔断,只能进行整体更换,需要航天员将供电插座带回地球并返回工厂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周期漫长,无法实现载人航天“低成本、可重复在轨维修”的目标。
然而,新型供电插座具有显著的优点。航天员在轨维修时,只需要像拧螺丝钉一样,将供电插座外置熔断器组件拆下来,换上新的组件就可以完成维修,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和维修周期。
在本次天舟七号任务中,空间应用系统为在轨实验提供了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实验耗材、备品备件等上行物资,有力支持了持续滚动进行的空间实验。据中国科学院专家介绍,本次任务共上行了61件产品,总重约为473千克。据了解,这些应用物资上行后,将被转移到空间站内的实验设施中,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力学和燃烧科学等共计33项科学实验。
关于天舟七号发射火焰点亮夜空_天舟七号升空!此次“上天”有哪些新亮点?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