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家称现在不买房五年又白忙_史诗级救市,房贷利率猛降至历史低点!专家:现在不买房,五年又白忙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龙年第三个工作日,房贷利率大幅度下滑。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一年期LPR报价为3.45%,与上月相同;五年期以上LPR报价为3.95%,比上月降低了25个基点。
这是自去年六月降息10个基点之后,LPR隔了八个月再次下调利率,同时也是LPR与房贷利率挂钩以来的最大降息力度。
据悉,房贷利率采用LPR定价模式是从2019年10月开始的,新发放的房贷均采用LPR定价模式;而对于已有的房贷,从2020年下半年起,许多银行也陆续进行了批量转换,因此目前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房贷都是采用LPR定价模式。
"房贷利率急剧下降,未来三年将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本次降息之前的LPR已是历史最低水平,而此次五年期LPR再次降息,意味着全国首套房贷利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的基础上再次下降25个基点,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市场一直预测会有降息,但是并未预料到会降低25个基点之多,更不用说是以房贷为主的五年期单独降息,这一举措可能会使得房地产市场在一线城市全面解除限购之后,叠加降息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
五年期单独降息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降息,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过去非对称降息只是降低一年期,而本次只是降低五年期,这对于楼市来说可谓是近年来的最大利好消息;
其次,主要是影响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2023年全年的房地产政策已经超过1000次,大部分是宽松政策,全国在此次降息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首套房贷利率普遍在3.6%-3.7%之间,只有少数一、二线城市仍维持在LPR附近,三、四线城市的房贷利率已经普遍低于3.7%,再低也难以吸引更多购房者入场;
第三,五年期房贷的超预期大幅度降息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底部之后,将会迅速迎来市场底部;
最后,房地产政策正在加强,更多的政策有望出台。
总体来看,降息有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预期。一些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逐渐接近底部,市场快速企稳将成为趋势。有望在2024年初重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复苏。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表示:"此次最大的亮点是,LPR的下调幅度非常大,即下调了25个基点。从历史上的调整情况来看,我国共有八次五年期LPR的下调,但过去的调整幅度通常在5-15个基点之间。而这一次一次性下调了25个基点,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一次降息。这是最大的信号。换句话说,历史上最大的降息周期已经开始。"
对于现有房贷者来说,严跃进指出:"现有的房贷利率是否会有所下降,这取决于银行的具体定价规则。部分银行的重定价日会选择最新的LPR进行,那样就有可能降价。而其他银行如果依然参照年初的LPR,那就没有变化了。一般来说,银行的调整比较滞后,不会立即跟随LPR调整。"
他表示,未来三年看,房贷利率会保持在这个低位,甚至很多城市的房贷利率已经达到3.5%左右,已经非常低了。要对房贷市场有信心,同时要充分利用这次降息,这是史上最强大的降息周期,购房者也可以借此低位,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
"现在不买房,五年又白忙"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在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当前中国经济、房地产形势来看,未来两到三年内都将保持低位运行。"
"如此大规模的降息,这是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之一。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将加速房地产市场的触底、企稳,扩大商品房销售额下降幅度的边际效益,预计在三、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将迎来见底企稳的转折点,开始进入新的一轮上涨周期。"
谢逸枫建议购房者:"现在不买房,五年又白忙。对于那些还没有购买房子的首次购房者和改善型购房者,应该抓住入市买房的好时机,避免错过市场的低谷期、政策宽松的优惠期以及房价的高性价比期。"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表示,此次是非对称降息,五年期以上LPR下降了25个基点,是自2019年转为LPR定价以来的最大跌幅,房贷利率将进一步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春节过后,居民的工作和购房置业逐渐步入正规,一线及核心二线等前期出台政策的城市,政策效果有望进一步体现。随着五年期以上LPR的大幅下降,购房者的置业成本也随之降低,有望增强核心城市政策的效果,"小阳春"行情或许即将逐步展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逐渐显现,接下来的2-3个月,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销售规模同比表现可能整体偏弱。
本文来源:焦点财经Focus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家称现在不买房五年又白忙_史诗级救市,房贷利率猛降至历史低点!专家:现在不买房,五年又白忙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