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诗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意思及全文赏析?_暮色心迹播了吗?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源自唐代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凉爽的山峦逐渐变为深绿,秋天的溪水日夜流淌。我在柴门前依靠拐杖,迎着风倾听傍晚的蝉鸣。渡口只剩夕阳斜挂,村庄里升起孤独的炊烟。又遇到裴迪喝醉,他在我面前疯狂歌唱。
赏析:
这首诗歌主要展现了辋川的秋天景色。第一句和第三句描绘了具有季节和时间特点的山水原野:青葱的山峦、慢慢流动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和村庄升起的炊烟,通过声音和色彩、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绘制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山水画。第二句和第四句展现了诗人和裴迪的闲适生活:倚着拐杖听蝉鸣,展现出诗人的安静神态和超脱的心态;而裴迪的醉酒狂歌,充分展示了其狂放的性格。整首诗歌将自然景色和人物融为一体,情境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在辋川有一座别墅,那里的景色奇特优美...他和裴迪经常在那里游玩,互赠诗歌作为娱乐。”这首诗便是他们互相娱乐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融合了诗、画、音乐的五言绝句。首句和颈句描述景物,展现了辋川附近的深秋傍晚景色;第二句和尾句则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位隐士的形象。美景与人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艺术境地,表达了诗人的悠闲乐趣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句描绘秋季山间的景色。此时正值河水减少露出石头的寒冷季节,山上的树木逐渐变为深绿色。"转苍翠"表示山的颜色越来越深,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和动态美;"日潺湲"暗示溪水持续不断地流淌,用单个词就传达出了水流的恒定不变。十个字巧妙地捕捉到了一幅带有声音和色彩、动态和静态相互交织的画卷。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两句描绘了原野的傍晚景色。夕阳即将落下,村庄的烟囱开始冒起炊烟。"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诗人选择这些元素非常用心。"墟里上孤烟"明显受到了陶渊明《归田园居之一》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启发。不过陶渊明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炊烟不舍离去的情感,而王维则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两者各有特色。这一句被人们视为王维诗歌艺术的代表作。
首句和颈句以冷峻的山峦、清澈的秋水、垂落的夕阳和升腾的炊烟等富含季节和时间特色的景物,构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山水田园风景画。然而,这些画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通过诗人的眼睛、心理感受和艺术加工后展现出来的。那么,诗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请看第二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反映了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而倚杖则表现出年迈和从容。在柴门外倚杖而立,迎着微风聆听傍晚的蝉鸣,这种安详的姿态和闲适的心情不禁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事实上,王维也非常敬仰这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本诗中,他在尾联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忘记世事得失、以饮酒作诗为乐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际上,这位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也是以陶渊明为榜样。接舆是春秋时期的楚国狂士,他曾唱着歌嘲笑孔子。在这里,王维将醉酒狂歌的裴迪比作接舆,表达了对他这个年轻朋友的赞赏。陶渊明与接舆——王维与裴迪,尽管性格迥异,但他们超脱尘世的精神特质是相近的。因此,“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意味着再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深和升华:除了欣赏美丽的景色,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辋川闲居的乐趣真是达到了极致!最后一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真挚好感和热情欢迎,题目中的“赠”字也因此有了明确的含义。
第二联和尾联分别刻画了两位人物的形象,但并没有孤立地描写,而是与景物描写紧密相连。柴门、傍晚的蝉鸣、微风以及五柳树,既有形态也有声音,既有物质也有象征意义,这些都是描绘人物的背景和环境。五柳树虽然来自典故,但对于王维来说,在柴门外种植五柳树,借鉴陶渊明的诗意,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总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以其优美的景色、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
1. 《暮色心迹》已在2019年播放完毕。
2. 作为一部2019年的网络电视剧,《暮色心迹》于2019年6月17日在搜狐视频首次播出,现在已经完成播放,成为了一部已完结的作品。
3. 《暮色心迹》来源于一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网络剧,剧情围绕一对警探夫妻携手破案展开,在播出期间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上述就是关于诗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意思及全文赏析?_暮色心迹播了吗?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