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要塞历史背景?_1920年俄国是什么社会?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列斯特要塞历史背景?_1920年俄国是什么社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在一战之前,沙皇俄国在其要塞四周四至六公里的地方构建了两层堡垒带。然而,在一战期间,德军于1915年绕过要塞,使其未发挥任何作用。为了避免要塞落入德军之手,俄军未经战斗便放弃了它并在撤离时破坏了一些重要的防御设施。
1939年,苏军重新夺回布列斯特。由于布格河成为了边界,以前位于数公里之外的防御设施不再属于苏联领土。于是,苏军开始加强和修复要塞的主体部分。不幸的是,修复任务被交给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而这支部队遵循苏联一贯的政策——使用囚犯进行工作,其工作效率堪忧。到了苏德战争爆发时,这座要塞的工事仍未完成,许多应安置重型武器的地方仍是空空如也。结果,一些守卫要塞的部队缺乏重型武器:防空部队没有高射炮,炮兵部队没有大炮,士兵们只能依赖轻武器与敌对抗。
当德国总参谋部制定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时,对布列斯特要塞进行了详细的考量和侦查。希特勒设想德军入侵苏联的部队将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其中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跨越布格河,占领明斯克,直指莫斯科。在选择中央集团军的主攻方向时,德国总参谋部对布列斯特要塞并非毫无顾虑。因中央集团军群配备有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布列斯特北部的密集森林显然不适于坦克快速推进,而南部广阔的普拉特沼泽地带更是无法考虑。只有布列斯特这个战略要点才能让坦克纵队实现突破。通过德国空军的详尽侦查,德军发现苏军在要塞的工事建设进度缓慢,且要塞无力阻挡外部交通要道,更别提对距其仅数公里的华沙-莫斯科铁路和布列斯特火车站构成威胁。因此,德军制定了用装备重型火力的步兵部队围困并消灭要塞内苏军的策略,而装甲部队则从要塞北部绕行前进。
德国总参谋部把这个任务交给第四十五步兵师,该师的前身是奥地利军队的第四师。德奥合并后,第四师被改编为第四十五步兵师。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第四十五步兵师配属德军伦斯特元帅指挥的南线集群,在炎热的天气里,十三天徒步行军四百公里,平均每天前行三十公里,且在整个战役中仅有158人阵亡,给德国总参谋部留下了深刻印象。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第四十五师强渡法国恩河,率先抵达巴黎,建立了赫赫战功。1941年夏天,这个部队被配属给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第十二军,在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给予第四十五步兵师的任务便是迅速占领布列斯特要塞。
为了确保第四十五步兵师能顺利且迅速占据要塞,德国总参谋部制定了强力火力支持计划,为第四十五步兵师配备了12个炮兵分队,并从第四化学特种团调遣9个六膛火箭炮分队。此外,德军还动员了几门大型550~600毫米的大炮,这些大炮能发射几吨重的炮弹,专门用于摧毁坚固的堡垒工事。德国空军还将为空中支援要塞的战斗提供必要火力。第十二军所属的第三十四步兵师和第三十一步兵师将从要塞两侧进行协助攻击,古德里安指挥的第二装甲集群接令将为第四十五步兵师提供所有必需的战斗支援。
第一三五步兵团第一营将横渡布格河,从北部科布林要塞的东墙攻入堡垒,第三营将直接攻打捷列斯波尔要塞,并夺取捷列斯波尔要塞和中心要塞之间的连接桥以及中心堡垒的捷列斯波尔门;第一三零步兵团第一营将进攻沃伦要塞并夺取通往中心堡垒的桥梁和霍尔姆门,第三营则会迂回到要塞东部,封锁可能从东部增援的苏军。
6月22日凌晨,布列斯特周边与其他边境地区一样安静。驻扎在要塞内的苏军部队是苏联西部特别军区(战争爆发后更名为西方面军,由巴甫洛夫大将担任司令)第四集团军第二十八步兵军第四十二步兵师和第六奥尔洛夫红旗师的七个步兵营、一个侦察营和两个炮兵营,另外还包括第十七红旗布列斯特国境守备总队、第三十三独立工程建筑团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第一三二营的一部分,人数约在7,000至8,000之间。苏军第二十八步兵军及其下属的第四十二师和第六师指挥部都在距离要塞三公里的东面的布列斯特市内。6月22日是个周日,许多中级和高级指挥官像平常一样乘坐火车前往明斯克或北方的维尔纽斯度过周末。
凌晨两点,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的一线突击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潜伏在布格河西岸的预设攻击点。令许多德国士兵惊讶的是,他们清晰地看到一列火车隆隆驶过布格河铁路桥进入布列斯特火车站。这是一列载着依据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的条约规定的德国向苏联提供的物资的列车,也是德军用来迷惑苏联的一个措施之一。这列火车开进布列斯特车站,开始更换适应苏联宽轨铁道的车底。布格河边恢复了宁静,对岸沉睡的苏军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小时后,战争将在他们这里首先爆发!
1920年5月27日,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它归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时代,鞑靼斯坦共和国构建了坚实的工业化基础,其发动机制造业、重型机械、石油化工、生物科技以及医疗设备领域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一度成为苏联国内工业系统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这极大地提升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经济实力。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的政治局势经历了剧烈的变动,面临解体的命运。于是,1990年8月30日,鞑靼斯坦发布了主权宣言,将其国名更改为"鞑靼斯坦共和国",这意味着鞑靼共和国从法律层面正式成立,同时也标志着鞑靼斯坦共和国独立运动的开启。
那么,为什么鞑靼斯坦共和国会选择放弃独立呢?
当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之际,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高层领导人在1994年与俄罗斯联邦签订了条约,宣布放弃独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鞑靼斯坦共和国改变了追求独立的决心呢?
关键在于俄罗斯联邦的让步
面对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独立运动,俄罗斯联邦表现得相当谨慎。一方面,鞑靼斯坦共和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稳固的工业根基,实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鞑靼斯坦共和国地处东欧平原东部、伏尔加河中游地带,是俄罗斯中部地区和伏尔加河流域地区的交接处。若无法妥善处理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独立问题,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俄罗斯联邦为了说服鞑靼斯坦共和国放弃独立,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
1994年2月15日,双方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根据该条约,鞑靼斯坦将以国家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其政治地位可与俄罗斯联邦相提并论,有权参与国际事务和对外经济活动,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内部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自治共和国。
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地缘位置
俄罗斯联邦议会有超过200个席位,而鞑靼斯坦共和国位于东欧平原东部、伏尔加河中游地段,地处俄罗斯内陆地区。这一地理位置给鞑靼斯坦共和国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其决定放弃独立的重要原因。
由于处于俄罗斯的内陆,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高层清楚地意识到,即便成功独立,也将被俄罗斯包围,这对未来的发展无疑构成了巨大的障碍。由于俄罗斯的存在,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交通和对外联系会变得更加艰难,地理上也会陷入封闭的状态。
此外,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交通也会受到限制,远离世界市场,导致其进出口商品必须通过俄罗斯中转,从而大幅度增加了物流成本。为了确保在港口有足够的库存,或者防止过境运输可能出现的中断,鞑靼斯坦共和国不得不承担额外的存储费用,这必然会使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鞑靼斯坦共和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高昂的进口费用会导致资金外流,进而影响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除此之外,独立后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必须通过与俄罗斯的谈判,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才能实现商品出口的目标,同时还需支付过境税,并承担因技术故障、自然灾害、劳资纠纷、政治动乱甚至是国际冲突产生的后果。出口和对外交流的受阻,会对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发展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缘环境的因素是鞑靼斯坦共和国选择放弃独立的重要考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鞑靼斯坦的影响仍然很大
苏联解体后,相比于车臣,俄罗斯对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影响依然强大。对于车臣,俄罗斯联邦起初采取了退让的态度:解冻车臣的银行账户;赋予车臣发放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甚至下令将高加索军区95%的武器移交给车臣武装,其中包括先进的T-80坦克,这直接导致车臣军事实力的壮大。
1992年5月25日,车臣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根据该条约,俄罗斯联邦的所有行政机构都将撤离车臣。尽管俄罗斯名义上并未承认车臣的独立,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一现实。
随着车臣获得了实质性的独立,也建立起强大的武装力量,俄罗斯联邦的影响力骤降,这也成为车臣敢于挑战俄罗斯联邦的核心原因。
然而,鞑靼斯坦共和国虽然在1992年举行了独立公投,但与俄罗斯联邦的联系从未中断,俄罗斯联邦的行政机构也没有从其领土上撤离,俄罗斯联邦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鞑靼斯坦共和国,鞑靼人始终未能像车臣人一样获得独立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鞑靼斯坦共和国从来就没有像车臣那样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俄罗斯联邦的压力和诱惑下,力量薄弱的鞑靼人只能选择回归俄罗斯联邦。
而且,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民族构成非常复杂,俄罗斯族占比高达43%(1990年数据),鞑靼族并非占据绝对优势的民族,境内还生活着巴什基尔人、摩尔多瓦人、马里人等数十个民族。如果主导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鞑靼族宣布独立,必然会遭到其他民族尤其是俄罗斯族的强烈反对,这是鞑靼族无法承受的。
事实证明,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选择是正确的,与俄罗斯联邦进行全面对抗最终只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而车臣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训。
因此,鞑靼斯坦共和国放弃独立是在综合权衡各种利弊后作出的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布列斯特要塞历史背景?_1920年俄国是什么社会?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