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元宇宙"的概念越来越火,引起了许多国际知名科技公司的注意,纷纷跃入这条赛道,企图抢占先机。股市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热潮,连与之无关的商家也纷纷借势营销。但是,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它依赖怎样的技术支持?离实际落地还有多远呢?让我们跟随通信技术专家、科普作者李黎玥的步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1991年8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外开放了WWW访问权限,从此,互联网逐渐演变成我们熟悉的形态。随后一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了他的作品《雪崩》,在书中描绘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空间——元宇宙(METAVERSE)。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人类与虚拟人物共同生活,互动交流。书中的元宇宙有着繁华的街道,如百老汇、香榭丽舍大道,人流如织,仿佛真的存在于现实之中。
尽管那时的社交软件、移动互联网、VR、AR等现代技术还未出现,斯蒂芬森的科幻想象却在不久的将来得到了部分实现。如今,“元宇宙”这个词已经成为资本圈和科技圈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科技巨头,如腾讯、字节跳动、facebook、微软、英伟达等,都在积极探索相关领域的可能性。
元宇宙的英文名称METAVERSE源于“meta”(超越)和“verse”(宇宙),意为“超越现实的另一个宇宙”。它被定义为一种平行于现实世界、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人们在这里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活动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日益火热,不同的行业对其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缺乏统一的标准定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紧密结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简单来说,元宇宙就是一种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通过集成多种现有和新兴技术,如移动互联网、5G、VR、AR、AI、物联网、区块链等,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高度融合。现在的VR、AR游戏和单纯的虚拟世界并不能被视为完整的元宇宙,因为它们缺乏与现实世界的深度交织。此外,用户可以在这个世界中创造和编辑内容,例如建立家园、开设公司、从事各种活动等等。
由于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世界,因此,它必须依赖一系列技术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交互设备、内容生成以及经济关系等方面。
基础设施方面,元宇宙的实现离不开高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当前,中国已经在5G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但仍需努力扩大全球范围内的覆盖率。物联网的普及过程中,IPv6的大规模部署是一个关键环节,但由于才刚开始,离目标还有较长的距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种类繁多,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但在元宇宙中,还需要更多类型的设备来收集原始信息。
交互设备方面,如VR、AR、MR、ER和脑机接口(BCI)等,将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桥梁。目前,这些技术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以VR为例,虽然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但大多数人长时间使用后会感到不适,表明这些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
内容生成方面,元宇宙中的大量内容不能完全依赖人力产生,而是需要人工智能(AI)的帮助。AI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自动生成不重复的海量内容,同时也能推动虚拟数字人更好地呈现内容给用户。此外,AI还可以对无法手动审查的海量内容进行检查,确保元宇宙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经济关系方面,区块链技术则是构建元宇宙经济体系的关键。它可以防止中心化平台的垄断,提供价值传递的解决方案。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实现元宇宙中身份的确保、虚拟货币的价值流通、经济体系的高效运作以及对抗中心化平台的垄断。
在未来十年,元宇宙可能会以社交、游戏、内容体验等形式继续发展,尤其是具备沉浸感的内容体验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从而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VR/AR技术的进步,元宇宙的社交、游戏、虚拟购物、虚拟驾驶、虚拟旅游等功能将变得更加舒适、便捷和真实。
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用户规模的增长,元宇宙将会融入更多的现实生活元素,如消费、金融、生活服务等。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领域有望取得突破,虚拟的消费体系也会逐渐形成闭环,形成全新的虚拟经济生态系统。
至于元宇宙的终极形态以及其发展速度,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但我们对它的期望是带来更多元的内涵、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智能化的工作模式。正如现代技术持续推动社会变革一样,元宇宙或许将成为开启全新篇章的关键力量。
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